早就听说上海有座史上跨度最大的古桥。这座造型别致的石拱桥横跨在南翔镇北的横沥河上。据说此处明末时曾有一座木桥,叫“真圣堂桥”。清代顺治年间,有徐姓、陈姓两位乡绅出资改建成三孔石桥,取名为“天恩桥”。这座46米长、5米高的古桥显著的特点是:两个边孔净跨有5.5米,中间的大桥孔竟达到11.5米。偌大的桥孔与河水中的倒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圈。昔时中秋之夜,人们呼朋引伴聚集到天恩桥边,竞相观看皎洁的圆月从巨大的桥孔中冉冉东升,河清月近人,别有一番情趣。这便是南翔古镇有名的八景之一“天恩望月”。 我徜徉在宽阔的横沥河边,细细端详着天恩桥大气灵秀的风姿,看见两侧的桥柱上镌刻着四幅赞颂古桥的楹联,我记下了其中的两联:“云际龙飞高凌百尺,波间虹卧彩耀三槎。”“人杰地灵白鹤飞来传胜迹,风恬浪静彩虹耀映镇槎溪。”因年代久远,其它的一些字迹已经斑驳,辨认比较费力了。 天恩桥的西桥堍处正是横沥河的支流张泾河,阻断了纤夫们的去路。古桥的建造者为了保证船只航行速度和河道畅通,又在张泾河上建造了一座一米见宽的石板水平桥与天恩桥呈曲尺型,专供纤夫通过叫作“纤桥”。天恩桥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其它水乡古桥绝无仅有的,就是桥墩上筑有一圈一尺多宽的石道,拉船的纤夫们走到这里可以掮着纤绳下到桥墩,从右道上直接穿过桥孔,再上几级石阶踏上纤桥,顺利通过张泾河。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才干。 天恩桥在清代曾先后修建过四次,此后一直保存完好,为商旅之行、物资交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役打响。驻守南翔的国民党溃败南逃时,为阻止解放军的追击,悍然将天恩桥拦腰炸断。1951年嘉定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修复了天恩桥,现已列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岁月匆匆、物换星移,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天恩桥已经风光不在,附近的田园村舍也不复存在。放眼望去,横沥河边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已逾数百年的天恩桥更显得古朴和沧桑。 听说现在南翔在着手打造横沥河文化生态景观,将恢复再现“天恩望月”、“北园老桂”、“鹓林消夏”、“槎府社灯”、“博望仙槎”、“鹤湾渔艇”南翔六大景点。构筑富有时代气息和传统文化的新景区。建成之后,上海又多了一处供人们消闲游览、休憩共享的新场所,我们期待着。 (临沂三村 万庭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