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姆妈姓“巴”上海话念作bu的第四声,相对比较少,所以对上海闲话里“巴”字的读法与使用,特别有点兴趣。一般老上海侪叫阿拉姆妈“巴大姐”,但勿少上海人谈到“巴金”时,却讲ba jin,其实以上海话的标准就勿对了,还是应该讲bu jin。 忒个“巴”除了姓氏外,也真有点讲头,俗话“巴不得”,有最好这样做的意思,如“巴不得侬早点滚蛋!”除了“巴不得”常用的还有“巴结”,“巴结”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意思,一个与普通话一样,即“讨好”、“拍马”,而另一个意思只有上海人懂,就是“勤俭”“省”及“勤奋”,如“难得买件衣裳,侬嘎巴结做啥啦!”做父母的也常会告诫准备外出的子女:“到外面做事体要巴结点”。 一般凡是以“巴”为形音的字,除了爸爸的“爸”读ba以外,像“把”、“疤”、“靶”等都念作bu。如“当心点,把把牢”,“忒根伤疤嘎难看,望(m ang)上去有点吓(ha)丝丝。”。但“巴”字又有一个特殊性,伊是外文翻译的常用字,凡是翻译过来的,上海人通常也按汉字的普通话来读,如“古巴”读作gu ba,不会读成gu bu,“巴古宁”不会念作bu gu nin,“芭蕾”也同样读ba lei,假使读bu lai人家肯定听勿懂。 (顾顺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