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武钢 第一次见到沈其昌先生,是去年中秋佳节前夕在邮电新村61号蔡阿婆家。那天,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温馨场面:欧阳书画协会秘书长沈其昌和夫人杨焱磊冒着大雨特地赶来为居民现场作画,楼道内老老少少欢聚一堂,观赏杨焱磊老师当场画牡丹花,随后坐在一起品尝自制鲜肉月饼,通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礼仪,在共享美食与书画作品之时团圆共聚,促进邻里温情,气氛其乐融融。而在61号每一层楼道都挂着沈其昌的书画作品,他以书法绘画让居民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精髓,为创建“美丽楼道”默默奉献。 时隔几个月,得知沈其昌获得2019欧阳生肖书画大赛书法作品一等奖后,记者与他相约社区文化中心,听他聊聊书画,谈谈欧阳书画协会(2019年更名为欧阳书画院)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点滴感受。 “腹有诗书气自华” 今年72岁的沈其昌自幼喜欢书法绘画,他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曾经也算是一位“工科男”,几十年来身为国企科技干部,但业余时间全花在读书、练书法、学绘画上。退休后,他才有了大把时间投身于社区文化和文明家园建设。 沈其昌擅长行书、隶书和山水画(兼人物画),并得到著名书法家、西泠印社原社长沙孟海的“真传”亲授。沙孟海学问渊博,集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有深入研究。沙孟海一生的书法研究综合运用了金石学、文献学、历史学、美学、教育学、考古学、社会学、生物学、遗传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沈其昌告诉记者,在师从沙孟海大师的三四年间感受最深的是,沙孟海经常告诫道,学习和练习书法和绘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以前即便是落第秀才,也会强调文化底蕴的重要性。人有底气,人有气质,说到底就是文化底蕴的厚实程度。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参赛选手的攻擂成功,主持人的知性表现,都印证了苏东坡的那句名诗“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样,古今中外突出的书法家、画家肯定也是腹中有着大学问。“多读书,勤学习,至今仍是我追求砥砺前行的动力。”沈其昌笑言,“我的人生感悟就是:书画一家,互为沟通,但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将诗、书、画融为一体。” 沈其昌自诩读得很杂,家里订了各类报刊,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小说月报、报刊文摘、良友周报等等。他平时也喜欢为报纸写写“豆腐干”文章,并在上海中学生报开过读书专栏。 立足社区做贡献 现在,沈其昌还是欧阳书画院的负责人。欧阳书画院属于上海浦西“五区15街道书画研究院”的会员单位(五区指虹口、杨浦、黄浦、长宁、宝山5个区),除了每月一次的会员活动以书画会友,逢年过节经常会参加街道、居委举办的各类活动,为社区居民送字画,赠对联。 作为虹口区文化局和欧阳路街道领导下的一个书画团队,欧阳书画院始终立足社区,为创建文明文化社区多作贡献。近年来,沈其昌与书画团队参加了虹口区、欧阳路街道举办的许多社区文化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每年欧阳文化一条街生肖书画摄影展,欧阳书画院都会组织会员积极参与,并在开幕式现场(朱屺瞻艺术馆)书写春联,赠送给社区百姓,深受居民欢迎。 2017年9月在参加街道商会慈善义拍书画活动中,沈其昌和书画团队有十余幅书画作品当场义拍成交,并将约3万元义拍善款捐赠给虹口区光彩事业促进会,全部用于支援灾区建设。 欧阳书画团队还积极参加“虹阳人家”促进邻里和睦、打造“熟人社区”活动,经常为美化居民楼道题字作画,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 沈其昌还多次参加文明社区百名书画家迎春笔会、上海市民文化节欧阳社区启动仪式现场书法展示等活动。 对沈其昌而言,练书法和绘画图的就是丰富退休生活,陶怡情操,愉悦心情,与刚刚开始正规学习楷书、隶书、行书等书法时工工整整不同,如今似乎没有了更多的框框限制,比如,将行书的技法应用于隶书之中,使隶书顿时变得活跃粗犷、丰富多彩、变化多端。“作为社区书画爱好者,我们都是兴趣使然,字怎么好看怎么写。”沈其昌坦言。他很重视书画作品的落款,“落款一般是行书,它也是书画很重要的一部分,凸显的是书法根基。” 沈其昌总是乐呵呵地说道:“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书画爱好者参与到我们欧阳书画团队中来,立足社区,为创建文明社区、建设美丽家园尽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