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武钢 “郑老师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我家里有啥事情都喜欢向她倾述,特开心,很轻松。”“郑老师自己身体也不好,但还是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量血压、健康咨询的服务,十几年了坚持下来了,真的不容易。”在董家宅居民区,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赞誉声。这位郑老师,就是居住在飘鹰小区,多次被评为欧阳社区优秀共产党员的郑小燕。 郑小燕,1969年初中毕业后,就去了黑龙江军垦农场,1972年年底参军,新兵集训结束后就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军区第二〇八医院工作。1976年退役后回上海,被分配在上海市第一商业局下属公司,一直从事管理工作,退休前是人事科科长,经济师。 2006年,郑小燕退休后,组织关系转到街道,因其丰富的工作经历,街道领导几次推荐她参与居委会工作,发挥余热。她也接受了党组织的又一次安排,担任了董家宅居民区妇代主任的工作。第二次退休后,一直是一名热心的志愿者,现在还担任了董家宅居民区第3支部党支部书记。 退休十多年来,郑小燕还主动承担了志愿者服务工作,坚持每周一上午定时定点为董家宅居民区的居民测量血压,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还在街道定时设点提供服务。对于高龄老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郑小燕会定期上门服务。 “居民的肯定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郑小燕的服务对象以中老年人居多。“有些老人血压很高了,但自己还不觉得,我就会及时提醒他们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治疗。为老年人服务一定要心细。”有一次在居委活动室量血压时,一位老伯急匆匆来到活动室,脸色通红。原来,他和老伴在等电梯时,一条狗突然从电梯里冲了出来,老伯受到了惊吓。这位老伯84岁了,平时血压都很正常,而那天血压却高达180。老伯在讲述刚才的遭遇时,越讲越激动,脸色越来越红,当时他老伴去物业经理、居委干部那反映情况了,不在老伯身旁。郑老师看看老伯情况不对,就马上将随身带着的保心丸给老伯服下,才使得老伯没发生意外。 保心丸是郑小燕随身携带的必备药,因为她患有心血管病,以备急用。 有一次,郑小燕在为一位老先生测量血压时,人觉得很难受。“哟,郑老师,侬面色不对啊!人勿舒服是伐?”“我出门时已经服过两粒保心丸,怎么还会这样?”郑小燕有点撑不住了,在场等候量血压的老年人纷纷要送她去医院,居委书记见状也马上要送她去医院,却被郑小燕婉言谢绝了。后来还是在她爱人督促和陪同下去医院挂急诊作检查,及时得到了治疗。“平时再不舒服,我也会坚持,这大概是在军垦农场和部队经过多年磨炼的结果吧。”郑小燕笑言。 郑小燕所居住的飘鹰小区有650多户人家,许多中老年居民,尤其是空巢老年都把她当作亲人,向她倾述家事,遇到问题都会向她反映,找她商量,“想侬了,就到侬这里来讲讲话”,这是郑小燕最爱听的话。“这就是对我的肯定!他们把我当亲人,就是对我的志愿服务最好的回报,我心甘情愿为社区居民服务。”郑小燕乐呵呵地说道。 “作为党员,能多做点就多做点” 郑小燕还担任了十多年飘鹰小区业委会副主任,义务为小区建设作贡献。“业委会工作,面对的是众口难调的社区居民,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要有耐性,更需要有气度。”她坦言。 为了加强小区车辆进出安全有序管理,飘鹰小区大门需要加装电控门,郑小燕和业委会工作人员就会跑到很远的小区参观取经比价,在原有车道不宽的条件下加装了电控设备,不仅每年为维修基金增添了可观的停车费收入,而且使小区停车秩序大为改善。 小区高楼外墙墙面年久风化开裂,为了业主人身和财产安全,郑小燕和业委会请来同济大学专家进行现场勘查,并决定拆除重新修缮。为此,业委会出面与原来飘鹰小区的开发商洽谈,让开发商出资修缮墙面并重新粉刷大楼底楼的罗马柱……只要对小区建设有利,她都愿意去做。 郑小燕出生在干部家庭,父亲是上世纪50年代的老干部,70年代他还作为援藏干部,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做过贡献。也许,从小受到家庭影响,再加上在部队里受到熏陶,郑小燕才会有助人为乐的崇高境界。 “我是共产党员,就想为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把党的温暖传递到百姓心中,让群众耳闻目睹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群众信服,维护党的形象;每个共产党员要先管好自己,以身作则,再通过自觉行为,做出榜样,带动周边的党员群众,社会风气就会好起来。” “不忘初心,乐于奉献,就是我的人生格言。”郑小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