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养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2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新冠病毒是对人类身体免疫力的大考

这次新冠病毒为什么蔓延如此快速,一个是来自食用野生动物,另一个是气候因素,还有就是春运大迁徙……

但我们能把所有原因都归结于这些吗?恐怕不完全能。

中医认为发病的原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外因,它可以是外界气候因素、社会因素等等。

那什么是内因呢?比如:张景岳在《类经-疾病类》里曾说:“然必内有所伤,然后外邪得以入之。”《内经》里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就是如果你本身正气就虚弱,正气不足,才是外邪得以入侵的基础。

这也就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我们面对的是同一种病毒,有些人只是轻症,或没有什么症状,但有些人一上来就进了ICU的原因所在。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每个人正气盛衰不同,每个人气血强弱不同,每个人抵抗病邪的能力也不同……

就像这次新冠肺炎,为什么一开始死亡患者年龄普遍偏大?从现代医学分析,他们中不少有基础代谢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其实说白了就是年纪偏大,脏气亏虚,精血不足,正气不足了,这就会使他们在病毒面前格外脆弱。

所以,不管病毒有多可怕,多强大,如果你本身体质强,正气充足,抵抗病邪的能力也强,那病邪就很难入侵,你就不容易发病;即便发病,邪气也很难深入,病情也会比较容易控制,也不至于重症……

归根到底,这场疫情最考验的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身体素质,也就是你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问世前,与病毒抗争主要还是靠人的免疫力(抵抗力)来发挥作用。

那究竟如何提高免疫力呢?

1、健脾除湿

这次疫情妥妥离不开湿邪、湿瘟,而湿的存在总与阳气不足有关。

然后,再反观我们如今的生活方式,大量的冷饮、冰饮料、凉沙拉、水果、生鱼片,这些都是最容易耗伤阳气招惹湿邪的。

如果你总是大便不成形、四肢沉重无力、舌苔厚腻,那在这个节骨眼,真的建议少吃生冷、肥甘厚味,少暴饮暴食,吃得清淡一点。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泡泡脚,如果舌苔泛黄,可以直接用温胆汤泡脚;如果舌苔泛白,可以在温胆汤里加三片生姜泡脚。2、少思虑,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这段时间在家的心情真的比看剧还紧张,每天打开朋友圈,很多正面消息让我们感动到哭,很多负面消息让我们气到想骂人。感动的发到朋友圈,让我们心理上获得安慰;气到想骂人的,发到朋友圈,让我们心理上获得正义。然后,每天在这两种情绪里来回切换。

但是,绝大多数人作为一个消息的二手、三手,甚至更多手的传递者,我们真的能判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吗?很多时候,对于这些事件本身,我们的情绪影响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这些情绪唯独能影响的,恐怕是你的身体。长期处于这种持续性的情绪刺激,愤怒,思路过度后,会导致你身体气机郁滞,气血不调,甚至脏腑机能失常。

什么是气机郁滞?比如气到两肋胀痛,头晕,胸闷,反酸嗳气……还有,多思是伤脾的,脾虚则百病丛生。

所有,适当地放下手机,减少负面信息的摄入,心安而不惧,精神内守才是真正有利于我们自身减少和预防疾病发生的好方法。

3、适当运动

即便在家里,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运动的,比如站桩、八段锦、瑜伽、仰卧起坐等等,这些不过于劳累的运动,不仅可以帮我们扫去心情上的雾霾,疏疏肝,同时也可以让脾的运化更加健旺。

4、保证睡眠

现在应该没人会说没时间睡觉了吧?

睡眠是最养气血的,正如清代李渔在《笠翁文集》所说:“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5、不要乱吃药

中医讲究四诊合参,一人一方,即便有官方发布的什么预防疫病的方子,也不建议大家没病随便吃。

总结一下,防控疫情我们应该做什么?

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提升正气,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休息,适当运动;照顾好脾胃,健脾祛湿,多吃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实在还想要加强预防的,可以芳香癖秽,佩戴一个香囊。经现代研究通过对照试验,也确实验证了佩戴中药香囊对于降低幼儿人群及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调节免疫、增强机体抵抗力有明显效果。

求人不如求己,靠人不如靠己。2020年,希望我们正气满满,诸邪莫近。

(米 轩)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