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正式进入大暑节气。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最热的时候。 “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由小及大,大暑之后就是立秋。物极必反,由此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简言之,大暑是从盛夏过渡到秋天的节气。 从大暑至立秋这段时间里,气候炎热,土地潮湿,降雨频繁,湿热便会更加猖獗,人容易得湿疹、腹泻、水肿…… 那此时我们应该如何避湿热?如何养生呢? 虽然此时最湿热,但也是祛湿热的最佳时间段,为什么呢? 因为,从中医理论来看,人体五脏与季节是对应的:肝对应春天,肺对应秋天,肾对应冬天,立秋前的18天是长夏,长夏对应脾。这段时间里虽然湿热“造孽”,但小脾当道,如果抓紧给身体祛湿,功效就会最强。 那究竟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湿热体质?需要祛湿热呢?最准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 一看舌头:舌头上面一层又黄又腻的糖霜般的东西就是舌苔,当舌苔颜色发黄,就是身体有湿热的表现。 二看头部:脸上容易长痘,总是油腻腻的;头发特别容易出油,一天不洗就像在油瓶里浸过似的;头重如裹,感觉头晕很昏沉。 三看脾胃:容易饿,但一吃就饱,易腹胀打嗝;早上起来嘴巴又干又苦,白天喝很多水还是觉得不解渴;喜欢冷甜食;四肢酸胀,有沉重感;容易胸闷,喜欢发火。 怎么除湿热?调整脾胃气机最重要。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在吃红豆薏米汤祛湿啊。大概率,红豆薏米汤吃不好你的湿热!只有让脾胃气机该降的降,该升的升,湿热自然而然就祛除了。 这时,就该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调理脾胃,只有脾胃气机正常了,再喝点赤小豆炒薏米水。这才是建立在调整脾胃气机基础上的祛湿“正解”。 民间有句俗语:暑天无病三分虚。在炎热的大暑节气里,很容易消耗人的气和津液,因为出汗是耗气伤津的。还有,很多人会食欲减退,甚至会腹泻,引发肠胃道疾病。这种夏日的虚,究其本质是脾胃虚弱了,脾喜燥恶湿,但湿热的环境让脾胃无所适从,让它负湿前行。这时候养生的关键,不是去吃红参、燕窝、羊奶、冬虫夏草,而是要给脾减负,帮它抽湿、祛湿。 湿气一除,脾胃好了,你吃下去的东西自然能化气化津;胸中的气机调畅了,胸闷的感受会减轻,人也不那么容易心烦。 最后记住下面这些,可以堵住湿气进入你身体。 1.下雨天请撑伞。 2.不要贪凉,不要天天躲空调间不出汗,出点汗也是祛湿的。 3.脚踝、肚脐、肩颈部请注意保暖防湿。 4.少食肥甘厚味、辛辣、海鲜。 5.少食冰冷甜品,这些都是生痰困脾之物。 6.不熬夜,少思虑(多思伤脾)。 7.少生气,以免木旺克土伤脾胃。 (米素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