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里,过了元宵吃了汤圆,这个年才算过完。 汤圆,色泽雪白、晶莹光亮、甜滑润爽、油香四溢、香甜味美……小小汤团,能量却很大。 然而,吃汤团不能大快朵颐,尤其是老人小孩,吃汤团要慎之又慎。 为什么?因为汤圆的主料是糯米粉和糖,糯米粉非常粘滑,老人和小孩因咀嚼、吞咽功能较差,糯米就容易滑到气管,或卡在食道噎住,这就会造成呼吸困难…… 这糯米粘到什么地步呢?中国古人在建造宝塔、城墙时,就是用糯米汤与砂浆混合,发明了超强黏度的“糯米砂浆”,用它来黏合墙砖瓦片。黏合度如何呢?这项技术简直堪比四大发明,连千年不倒的长城也是靠它来黏合建造的…… 现在,你能体会到它强大的黏性了吧?! 烹煮汤团时,糯米粉吸附的水分会比大米少很多。也就是说,你吃一碗米饭,同时会吃进去不少烹煮时大米吸附的水分进去(米粒水分一半一半)。但是你吃汤圆,同样是一碗,体积不大(水分没把它撑开)但是你吃进去是实打实的糯米(粉),干货多,水分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同样一碗,吃米饭没那么撑,但是吃汤圆就会很饱、很难消化的道理。 那为什么古人流传下来的节日,如此酷爱糯米呢?元宵要吃糯米做的汤团,清明要吃糯米做的青团,端午要吃糯米做的粽子,平时不定期还有年糕、糍粑、麻团…… 因为糯米粘软,吃一点就扛饿,非常适合经常打仗、断粮、吃不饱、强体力劳动的古人。 古代没有白米和白面,甚至还要吃麦粒稻谷的糠皮、咽野菜,那种粗糙的口感可想而知。过节时能吃上扛饿、又黏软的团子,简直太幸福了。 但如今,都2021年了,对我们来说,尤其是孩子,吃汤圆要注意什么呢?切记,糯米有好处,但多吃无益。 糯米性甘温,如果脾胃虚寒,吃了可以暖脾胃,止虚寒泄痢(腹泻)。但脾胃有热、有湿气、有痰、脾胃运化功能不好的人,吃糯米最容易积食。《本草纲目》里说:“脾肺虚寒者宜之。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最能发病成积。” 所以,小孩最好不要吃太多的汤圆。0-3岁的孩子不吃汤团,4岁以上的孩子尽量不吃馅料太复杂的。现在过敏体质的孩子很多,一旦孩子出现过敏,馅料太丰富的话,真的很难找出过敏源。 有些家长觉得大汤圆小孩子吃着费力,就选那种五颜六色的小汤圆,色素香精不说,因为颗粒小,会更加滑,风险同样存在,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另外,不要吃凉汤圆,凉汤圆更加难以消化。为了容易消化,最好在早上给孩子吃汤圆,中午、晚上主食相对减少,吃一点容易消化的。 养育孩子一定要“量体裁衣”,因为每个孩子的脾胃功能不一样,没有一个固定模板可以套用! 如果孩子天生脾胃功能较差,或者刚刚感冒发烧过,还有积食现象,那千万别吃汤圆。但如果娃娃脾胃一直可以的,舌苔也比较干净,大便也成型,就适当解解馋。 4-6岁的孩子酌情吃半个或1个汤圆,最多2个,吃的时候把一个汤圆碾碎成3份,让孩子分三次慢慢吃完。为什么说最多2个?常规4个黑芝麻汤圆的热量,相当于一碗米饭的热量了。 即便是成人,如果脾胃功能不是很好的话,一次吃3个汤圆也足够了。汤圆的饱腹感是延迟的,等觉得饱了,其实已经特别胀了……实在没忍住吃多了,可以喝点大麦茶,外加散步运动。 听一句:身体是自己的,吃喝一定要量力而行。 (蓝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