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炎热,降水少、蒸发大,家庭空调、冰箱、电风扇等用电设备大量增加,电气设备线路运转负荷大,是火灾事故的高发期。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社区内的各类安全隐患不容小觑,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近日,彭浦新村街道召开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和消防安全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会上,二级调研员赵万辉传达学习上级文件及会议精神,张西飞副书记部署街道近期安全工作。任伟书记就安全生产提出意见:一要强化忧患意识,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二要强化守土尽责,立足自身主动作为。三要强化体系建设,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四要强化日常监管,牵住安全防范“牛鼻子”。五要强化失职追责,推动安全工作全面落实。 全面部署 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 8月8日下午,彭浦新村街道召开了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部署推进会。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党工委副书记张西飞,办事处副主任周海波、刘少军、胡志雄和二级调研员赵万辉出席,街道全体安委会成员单位、项目实施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现场参加会议,各居民区书记、居委会主任、物业公司经理在居民区分会场远程视频参与会议。会后,街道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在辖区开展系列检查工作。 当晚,任伟书记、张西飞副书记、周海波副主任和赵万辉二级调研员带领管理办、平安办、三泉路派出所、城管执法中队和房管办等部门,对部分居民区、建筑工地以及酒店、公寓、超市等沿街商户进行安全检查。 8月9日晚,周海波副主任带领管理办、平安办、城管执法中队、房管办等部门对居民区和在建工地进行专项安全检查。 8月11日,李彦平主任、黄燕副主任、赵万辉二级调研员带领服务办、平安办、三泉路派出所和市场监管所等部门,对辖区为老服务中心和社区食堂进行安全检查。 在一系列的检查工作中,街道工作人员发现部分居民区存在楼道堆物、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个别居民飞线对电瓶车进行充电、或将电瓶车电瓶放在屋内充电;部分商户、为老中心和社区食堂存在消防通道堆物、灭火器过期、消防应急灯位置设置过高、油烟机无清洗记录等问题。街道工作人员当场责令责任人进行整改。 接下来,彭浦新村街道将继续深入推进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大安全检查执法力度,规范安全生产执法行为,提高安全生产执法效能,落实安全监管属地责任,确保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创新三大举措整治“充电顽症” 彭浦新村街道辖区内老旧小区较多,随着电瓶车的普及,充电场所缺乏一直是楼道整治的“难言之隐”。对此,街道、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寻求解决办法。近日,街道推出了三大创新举措来整治“充电顽症”,包括改造现有非机动车库、电梯内安装感应装置以及摒弃集中充电、采取分散充电等措施,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想要从根源上消除电瓶车充电安全隐患,最重要的就是要给居民提供安全的充电场所。为此,彭浦新村街道对辖区内现有的非机动车库进行了改造,在非机动车库内安装自动充电装置,替换传统的插座充电,确保集中充电场所的安全。 电梯的普及,给电瓶车提供了一条上楼的“快速通道”。电瓶车在楼道充电时,存在电流不稳、电线连接不畅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引发火灾。且电瓶车占用了楼道的空间,一旦发生火灾,还会影响人员疏散,后果不堪设想。为解决电瓶车上楼的“顽疾”,彭浦新村街道创新举措,在电梯内安装感应装置,彻底解决高层住宅电瓶车上楼的顽症。据悉,该装置以传感器自动识别电瓶车,并搭配摄像头辅助监控,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电瓶车禁入电梯管控系统。当电瓶车进入电梯时,系统会向当事人发出提醒,并停止电梯运行。有了这套感应装置,由电瓶车上楼引发的安全隐患便被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此外,彭浦新村街道还改变大规模集中充电的惯性思维模式,采取分散充电的创新思路,挖掘并充分利用老旧小区碎片化空地,建造简易车棚、流动充电箱,甚至单个充电桩,根据地方大小,建造不同形式的充电设备。如康平小区用4个机动车停车位改建拥有30个电瓶车充电点的简易车棚,场中路2471弄、三泉路770弄等居民区深入挖掘小区内“豆腐块”空地,将这些闲置区域充分利用起来,全力以赴帮助居民解决充电难题。 此举不仅为居民充电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还能够有效避免电瓶车意外起火后引发的“连坐效应”,大大降低了电瓶车充电的安全隐患。居委会和物业公司表示,自从有了充足的充电场所后,开展楼道整治的时候,就能理直气壮地清理违规停放的电瓶车了,工作有了底气,居民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的情况也减少了很多,为小区营造了安全、和谐的氛围和环境。 (社区平安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