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珊珊(曲沃路373弄) 书里散着墨香,浸润着生活中的万般情绪;书中飘着茶香,弥漫着生活中的千般情趣。 阅读既是一种欣赏、理解的过程,又是思想升华的过程。阅读可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医治愚昧,正如贾平凹所说,读书的最大好处在于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我从小就喜欢中华传统诗文,儿时尤其爱读《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宋词鉴赏》等古典诗文类书,简直就像一棵小草遇到甘露一般。那时,因家住上海四川北路东宝兴路口的淞沪铁路边,在三层阁楼的阳台上看书时,我会看到慢慢吞吞、晃晃悠悠驶来的火车,也听得见一声声粗犷悠扬的汽笛。想想少年读书时,时常有念头闪过或陷入对“美好人生”的奇异玄想里,那份天真快乐,那份童心朦胧,让人十分陶醉…… 初中阶段及后来考入苏州铁路机车司机学校机车乘务员班的那段时间,我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极感兴趣。毕业分配到南翔机务段跑货物列车后,我在公寓里更是如饥似渴地阅读诗集《回延安》《将军三部曲》《赤泥岭》《萌芽诗选》《中国当代诗歌精品》《朗诵诗选》《艾青诗选》《中国豪情》等。同时,《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的新诗也是我的挚爱。 记得,那时候我值乘沪宁沪杭区间的货车,休班时对逛街、游玩、打牌都不感兴趣,就喜欢去市区里的图书馆或新华书店翻看文学方面的书刊,尤其是各省市出版的一些文学刊物,如《萌芽》《雨花》《青春》《作品》《山花》等。遇到读不完或觉得有必要仔细研读的佳作、诗句,我会用纸笔摘录下来。闻到清香的图书墨香,阅读到温暖美好的文字,是我的一次心灵之旅,亦为乐趣所在。 诗书是我之友。一卷在手,如与诗友共语,诗书有多少种,朋友就有多少类:有的只有短短几句,有的洋洋洒洒;有的是精装书,有的是袖珍本;有的教我生活,有的教我做人;有的使我悟出了人生真谛,有的将我引向了文学殿堂;有的让我热泪盈眶,有的让我茅塞顿开;有的让我自强不息,有的让我与时俱进…… 春天花开,秋天结果。令人难忘的是,每当坐在疾驰的列车上,我总喜欢坐在车窗旁,拉开亮堂堂的玻璃窗,蓝色的窗帘也随风飘拂,这时清新的风让人通体凉爽,妙不可言。沸腾的铁路生活离不开火车、站台和钢轨,离不开同事、亲朋与好友,更离不开书本。诗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从18岁入路到60岁退休,它给了我一辈子的人生方向和目标,信念与希冀;它带我走进了文学的世界,从此我与诗文为伍,徜徉在诗文的海洋,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文学创作也因此增添了许多生命的美好与感动。 尽管读书、写诗文会带来孤寂和清苦,但我伏案沉思、乐此不疲且无憾无悔。读诗书,使我的精神生活丰富,让不少从铁路生活的土壤中萌芽的无限遐想,以自己独特的情趣与思绪构成诗歌意境的独特韵味,我的文学作品陆续发表在《人民日报》《人民铁道报》《诗刊》《绿风》《诗潮》《上海文学》等报刊上。 读书,使我心生诗意,撑开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想象,生命始终在词语间行走,灵魂总是随诗行的飞翔而燃烧。这些都是诗书对我人生之路的影响。诗书一直在滋养着我的人生,浸润着我的心灵,让我感觉到自己工作、生活的铁路、城市也都充满着诗意,仿佛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够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