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季用数据确认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涪陵榨菜今年上半年靠卖榨菜赚了三个亿,近两年股价涨幅超过200%,打败了99%的A股公司;牛栏山二锅头,7元一瓶,价格只有茅台的0.36%,股价涨幅却是茅台的28倍……而前不久在美国上市的拼多多虽然争议不断,但一年销售了2000亿——中午吃榨菜、出门靠摩拜、购物用拼多多,年轻白领真的消费降级了吗? 才怪。 中国银联联合京东金融发布的《2017年消费升级大数据报告》显示:90后人群消费增长最快,达到70后增幅的两倍,年均消费3年来增长了2.7倍。购物、餐饮、娱乐为日常消费的最主要场景,其中购物消费占据日常支出近一半。 我的前同事是跑时尚圈的记者,她坚决摒弃使用信用卡。我很好奇地问过原因,她笑:我已经月光了,一透支开了头就收不住了。我渐渐理解了她的意思,时尚圈最in的一根包包背带要几万元,时尚编辑、记者月入万元左右,但每天与这些动辄五六位数的消费品在一起,还要考虑到社交必须的面子问题,要捂牢荷包真心不易。 我们上周策划了一个汽车消费金融的稿件,文章本身是中性的,但在采访时发现有不少年轻人更愿意以一成首付——6万元先去拥有一辆宝马,此后24个月每月还款7000元,最后再支付一笔尾款——虽然总成本比直接购买或分期贷款要高出不少,但也算是一个金融方案。让我们深深感到忧心的是,这个年轻的被采访人刚到上海工作不久,几无积蓄,目前月薪10000元,公司所属行业是广告设计,规模不大职位也并不稳定,而他抱着“我们这行就是要体面”的心态透支了自己的消费能力,仅租房租车两项就把自己给月光了。 后来我也阅读了一些相关的报道,已经有媒体称这批伴随着中国GDP高速成长的年轻人为“三无青年”——无房无孩无贷款,是这个时代造就的天生购物者,对未来充满了无畏的乐观。“三无青年”拿着并不丰厚的薪水,却尽力追逐中产的品位和生活方式,更可怕的是还以此为荣,导致没有存款、透支消费甚至负债累累。 也有人趣称是科技弱化了人们用现金支付时会产生的“疼痛感”,移动支付让你的财富仅仅变成了账上的数字变动,加上各路商家对购买便利度的改善,以视频、美颜、柔光甚至4D技术的渲染加快了年轻人的消费决策。 然而,消费高了,幸福感却并未随之增加。今年上半年,联合国连续第6年发布了《全球幸福报告》,中国内地幸福感排名86,比去年79名还略有下滑。欲望只是瞬间被满足,瞬间之后又会变成更深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