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杨浦大社区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5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杨浦市民与沪东状元楼的不解之缘

2004年拍摄的沪东状元楼

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平凡的老物件,既是一个人的珍贵记忆,也是一段峥嵘岁月的见证。一什一物的背后带着人间烟火气的故事,带我们一起飞回到童年的梦中,飞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飞回到波澜壮阔的新时代!

沪东状元楼是创建于1921年的老牌菜馆,以经营甬帮菜为主要特色。

杨浦拥有不少蜚声沪上的老字号,尤以开设在八埭头地区的“沪东状元楼”名声最显。它与曹家渡的“沪西状元楼”以及西藏中路上的“甬江状元楼”呈三足鼎立之势。

沪东状元楼当时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由于八埭头地区的宁波籍居民较为集中,为店家提供了丰富的客源;

二是状元楼特邀宁波名厨掌勺,冰糖甲鱼、苔条拖黄鱼、乳腐卤大烤、乳腐黄鱼豆腐、特色黄鱼羹都是沪东状元楼的传统宁波特色菜肴;

三是临近上海鱼市场,从事海上运输的甬籍鱼商和鱼市场里的老板们时常在状元楼设宴就餐,同时也借“状元楼”的名号图个吉利,以求生意兴隆。

新中国成立后,杨浦市民特别是八埭头一带的老百姓凡遇喜庆吉事,欲宴请亲朋,都会不暇思索地脱口而出:“去状元楼!”

“老杨浦”余宏达先生对沪东状元楼则有着别样记忆,他在青少年时期常去沪东状元楼买肉骨头黄豆汤。

那时候,余先生拿着母亲给的1角5分钱,提着个“钢宗窝子”(沪语,即钢锅)去到沪东状元楼,一进门先买票,然后横穿底层大厅来到厨房,那里有专门的大厨用砂锅烧制肉骨头黄豆汤,灶头旁顾客们的“钢宗窝子”一字儿排开,等排到余先生时,大厨把烧好的汤倒进“钢宗窝子”里,余先生则递上进门时买的票子。买回家后,余先生的母亲把锅子放到煤球炉上,往汤里再放点小青菜之类的蔬菜,以尽量满足一大家子人尝鲜。每每回忆起来,余先生总觉得嘴里还留有那时肉骨头黄豆汤的鲜美味。

沪东状元楼也是不少杨浦人家结婚办酒席的首选之地,更有甚者两代人都把婚礼放在那里举办。作家刘翔珍藏着一张沪东状元楼特制的婚宴请柬,那是他最幸福的一段记忆。

1989年,刘先生在沪东状元楼二楼举行了婚宴。当时沪东状元楼的婚宴价格有40元一桌和60元一桌两种,而当年上海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17元(引自上海市统计局官网)。为了让亲朋好友吃得尽兴,刘先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60元一桌。宾客们喜滋滋地称赞:“迭个地方灵额!”

新世纪后,随着杨浦商业重心的转移和通北路海鲜一条街的异军突起,沪东状元楼的竞争压力愈来愈大,渐渐失去了传统特色。2010年前后,几番易主的沪东状元楼成了一家海鲜坊。

此后,沪东状元楼所在的平凉西块列入了杨浦旧改的重点区域。许多“老杨浦”在动迁之前,不约而同地来到昔日的沪东状元楼,约上老邻居、老伙伴们吃上一餐,和这家老字号道个别,只是记忆中那充满咸鲜风味的甬帮菜早已没了踪影,徒留唏嘘。最终,这家老字号在旧改的大潮中关门打烊。

再见,沪东状元楼!不过在杨浦人心中,这声再见大约是真的想再见,人们打心底里希望这家老字号能涅槃重生、再续前缘。因为在这家老字号里,人们品尝的不但是美酒佳馔,更从中体味到不一样的亲情、爱情与友情。

(最忆杨浦)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四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