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区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垃圾分类

四平垃圾分类有了满分“代言人”

大连西路四弄居委会辖内的伊顿公寓,共有住户64户,社区每日产生干垃圾4桶,湿垃圾2桶,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有2处,在垃圾分类测评中始终保持100分的好成绩,能有这个成绩主要离不开这几位垃圾分类“代言人”。

对外筑牢防线

伊顿公寓有一位“马大姐”——小区业委会委员的杨阿姨,但凡和垃圾分类有关的事,她一定会细心过问。

有一天早晨,杨阿姨正在巡视小区卫生,看见一名穿着校服的学生提着垃圾走进小区,将垃圾扔入小区垃圾桶内,不一会儿,小区又来了两拨扔垃圾的孩子,这引起了杨阿姨的注意。小区没有这么多学生住户,他们为什么把垃圾扔到这儿来?想到这儿,杨阿姨赶忙上前询问情况,得知他们是附近的学生,由于学校住宿一时难以安排,被临时安顿在附近酒店,酒店又不允许他们丢垃圾,便只能偷偷带到小区处理。

了解情况后,杨阿姨仔细检查了学生们的垃圾袋,确认符合分类要求,便和居民区党总支沟通,一起带着他们去和酒店、学校管理人员协商。“小区垃圾桶是收集居民生活垃圾的,这样把垃圾扔进小区属实不符合规定,也给小区垃圾清运造成负担,酒店和学校有一定责任为学生解决问题。”杨阿姨的一番分析成功为学生们解决了处理垃圾的烦恼。

对内守住底线

除了杨阿姨,保洁员张大哥和阮大姐也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杨阿姨感叹道:“他俩把小区当成自己家,我们也把他俩当做家人看待。伊顿公寓,已经离不开他们了呀!”

张大哥和阮大姐是夫妻,每天兢兢业业,做好公寓保洁工作。某天,杨阿姨得知张大哥身体不适,近期需要做手术,却仍坚守在岗位上,这可急坏了她,担心张大哥身体,又担心小区垃圾管理。可到了手术那天,阮大姐如往日一样在点位旁忙活。“我让家里其他人去照顾他,我们俩必须有一个人在,如果我也走了,小区卫生怎么办?”听到这话,杨阿姨内心感触颇多。“后来,只要他俩工作、生活上有需求,我们都会尽量帮助。”

杨阿姨和阮大姐夫妇对垃圾分类的辛苦付出,让居民们也十分感动,纷纷付出实际行动加入到助力垃圾分类的队伍中。

小区有老人平常爱抽烟,为防火患,烟头就丢在装了水的塑料瓶里。为达到分类要求,老人每天都会自觉将水倒进排水口,再将烟头扔进干垃圾桶。居民徐阿姨更是热心肠,在得知自家楼下一对老夫妻由于身体原因不便下楼扔垃圾后,每天都主动将老夫妻俩分类好的生活垃圾带下楼。

外有杨阿姨筑牢垃圾分类防线,内有保洁员、居民守住社区分类底线,“内外兼修”的伊顿公寓自然成了居民生活的舒心地。(社区宣文办)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四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