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1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慢性心衰防控关乎民生 亟需规范长期管理

我国成人心衰患者基数大,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心衰普及率不高、民众对其普遍缺乏基本认知,致使很多患者错失了最佳诊疗时机,约20%的心衰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约有50%心衰患者在诊断5年后死亡,生存率低于多种癌症。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衰中心执行主任张雅君教授介绍,不仅如此,由于心衰导致反复住院,给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数据显示,我国患者平均每年住院2.4次,约69%的患者都有1年内再住院的经历,年均住院天数长达22天;我国心衰患者年均医疗费用近29000元,高于我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即使在现有的标准药物治疗下,我国心衰患者住院频率高,经济负担重以及死亡率居高不降等,究其原因可能与诸多治疗需求尚未获得满足有关,心衰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我国已经心衰防控关乎民生。因此,提升慢性心衰的诊疗水平,重视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心衰患者群的国家之一,并加强对其长期管理势在必行。”张雅君教授表示。

据了解,由于医疗水平的差异和专业人才的缺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心力衰竭防控仍面临着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标准、随访不规范等管理难题。

张教授从心衰管理团队建设分析表示:“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给予患者适合的诊治和长期管理需要由心脏专科医生、全科医生、护士、药师、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医师等多学科组成的团队,并遵循心衰指南及相关疾病指南,按照一定的流程和规范相互协作来完成。这对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减少住院次数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张雅君教授还表示,心衰疾病管理需要社会、医院、家庭和个人多方参与,多方贡献,建立慢性心衰全程管理模式。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心衰管理建设:首先,对于已经确诊的心衰患者,需要谨遵医嘱,接受标准化治疗;其次,通过分级诊疗,建立心衰患者长期随访机制,联动社区,行成“家庭-社区-医院”三层联动的体系;最后,加强患者疾病教育,尤其关注患者长期疾病管理,授之以渔,让患者成为自己的健康顾问。

专家简介:张雅君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衰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远程医学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参加国家九五高血压研究课题,完成先心病,冠心病研究课题,多次获得科技省.市科技进步奖,发表医学论文30于篇。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完成心脏导管,心脏造影,起搏器安装,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冠心病介入治疗等4000多例。

以上内容由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特约刊登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