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董引幸 记得曾在一篇文章里写过,电话只是一根线,但却直通心灵的两端。 我还说过,电话是一次性消费,虽说也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但却无法返回,不能复制,让你温习记忆,把某一刻瞬间的感受定格,成为永恒的眷恋与回忆…… 那年头,大街小巷传唱着《电话诉哀肠》,而我却不以为然,不为所动。可能受长时间以来,与文字打交道的潜因所致,总以为只有一笔一划刻下的墨迹,才是真实生命的印记,它足以使我们身外的一切,内化为长久的心灵珍藏! 我喜欢的是《一封家书》的表达方式,但却也无法完全地拒绝电话。 记得我家是拖了三年后,才付了初装费,按上电话的。随之,便体会到电话带来的种种乐趣———和姐妹们说说话啦、找同事们帮个忙啦,只消坐在沙发上,笃悠悠地慢慢地说好了。来了电话,但听铃声一响,家人都是抢着接听,此时的喜形于色,无以言表。 那年春节,我的一位朋友来家拜年,她平日里清高得极具风雅,总会孤独于人群之外,比如说她出门一定穿着高跟鞋;比如说她拒绝纸巾,总会拿出叠得四四方方的绣花手绢,擦拭嘴角;又比如她不装,也不屑使用电话…… 看着桌上簇新的电话,她果然开口说:“花这份钱呐,还受这种约束呀?何必呢……”那样子极具洒脱,那微笑也是极其凛然的。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也附和着说:“是呀,是呀,何必呢!”她和我对坐着,那个电话机,竟然也卧着喑不作声。下午,金色的阳光,罩在沉默的电话机上,我仿佛也被感染,很少说话,静静听着她的叙说…… 脑海中,电话连线带来的快乐、喧闹和讯息在一一回放,一阵急促的铃声,突然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是婆婆二十多年未见面的弟弟,从遥远的边疆打来的,我随即把电话递过去,只见婆婆笑着把话筒紧贴在耳边,不停地应着:“我听见了,听见了……”那一脸幸福的模样,感染着屋里的每一个人! 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感受到:电话,在语言沟通时的交流魅力,情绪互动的感染力,无法类比,不可替代! 生活中,我感受到电话的种种优越,比如:省事、方便、快捷。因为有连线,距离而产生的美感,更是不言而喻,一方与另一方,因为有一根电话线,就可以体验:间隔与分离带来的松弛。你说你的,我听我的,出于预料或出乎意料的话语,在耳边传递……厨房里的菜香也一阵阵地飘过来,邻居家女孩弹出的《欢乐颂》,渐渐地打破这一刻的宁静……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联系渠道越发不胜枚举,而今微信的应运,更是把联络玩转,世界已经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如今,我们幸运地相聚在同事群、旅游群等各个群里,享受着连线遨游带来的诸多便捷,虽说每天各忙各的,但群友却能够视频“见面”,随意“说话”,文字交流…… 但是,我还会常常念起:那年春节,舅舅拜年打来的那个电话,和婆婆欢喜雀跃的温暖表情,春节的连线———让亲情的交流更加温馨、直接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