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秦殷其(铁路新村居委会) 2009年,270斤的我因为找不到工作,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当我在街道就业办的招聘会上心灰意冷之时,看到招聘海报的角落里写着“社区见习”几个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了我的社工之旅。 去年9月,因工作变动我来到了天目西路街道铁路新村居委会做社工,可能因为我已是做了10年社区工作的老社工了,自我感觉有些飘飘然,有次居委主任调侃我说:“我觉得你不像工作10年,像刚入职的。”因此我决定把我自己放在“手术台”上解剖一下,从而帮助我重整行囊再出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爬坡过坎。 解剖的第一步,当然是回望初心。你要问我为什么进社区,刚入职的时候我肯定这样讲:“要吃饭啊。”不过现在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服务、帮助居民的那份获得感,就像在最无助的时候是社区工作拯救了我。 记得见习期满后,我从事助残员工作。第一次开展残疾人需求调查时,我拜访了一户聋哑人家庭。那时,我的笔掉了刚想弯腰,阿姨就捡好了,接着她做了一个手语,因为太过形象我一看就知道是“胖”。她表达的意思是你胖不方便,我帮你捡。就是这个细节,让我这个常说要在家门口、细微处让居民感受到社区温度的人,切实的感受到了居民的温度。 这件事告诉我,社区工作是一份很值得扎根的工作,就是因为这种“情怀”让一批又一批社区工作者乐于长期在社区中深耕细作。 强壮双腿勤走访 不管你去解剖哪一个社区工作者,你总会发现最强壮的永远是腿。我做社区工作的这10年里,不管我从事什么岗位,辖区的服务对象每年雷打不动,必须全覆盖。 近两年来,我们开展大走访、大调研,今年开展“零距离”走访等工作更是将走访、调研纳入社工考核的硬性指标;我还从事网格巡查员的工作,需要长期巡查社区、查摆问题,并及时确认、回复12345工单。 这是因为随着我们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的不断提升,对于我们社区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的磨练脚力,通过面对面谈、心交心讲、实打实问才能精准把握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收集更多改善社区的意见和建议。 难怪有会人说:“坐在居委会里都是问题,走进居民家里都是办法。”所以看着我那结实的大腿,“粗壮”还真的不怨我。 两眼放光察世事 腿看完了,我发现脸上有两个闪光点,其实在社区工作眼睛一定要学会发光。那为什么要培养眼力?其实很简单,优秀的社区工作者总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细节。 我工作的小区,有户居民家经常下水道堵塞,物业多次上门疏通,每次都能从下水道挖出大量的塑料袋、碎衣服等杂物。该居民和2楼居民有矛盾,甚至发生过肢体冲突,楼下的阿姨就一直怀疑楼上往下水道塞杂物。说来也巧,2楼卫生间的地漏是个拳头大的洞,直接导致了2户居民矛盾长期无法协调。 两位吵到居委会,主任“一眼”就抓住了这个洞,他安抚好双方情绪后,在征得了2楼居民同意的情况下,联系物业将这个洞补上。总算是还了2楼清白,虽然双方矛盾较深无法一次解决,但因为堵了这个洞,却解开了阿姨的心结,为今后更好地解决问题夯实了基础。 我还是要不断培养眼力,力争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破解难题。 最强大脑强自身 看完眼睛,接下来就是我们的核心——最强大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大危险”,其中有一条就是能力不足危险。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能力的关键就是提升脑力。创新社区治理之中涌现出的一个个“自治项目”“微改造”“微更新”就是社区工作者强大脑力的体现。 我在社区工作期间,从一名大专生变成了本科生、先后考出了社工初级、中级证书,这就是不断提升脑力的结果。因为脑力的提升,使我开拓了眼界,同时在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与实践。比如,参与设计并实施了“同享阳光”“和乐微管家自治工作坊”等自治项目。 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发挥脑力较强的优势,在铁路新村设计出一个接地气的自治项目,从而攻坚克难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全都解剖完了,我发现旁边有支笔,我觉得它已经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社区是一个出故事的地方,每一个社区工作者都是一本行走的“故事汇”。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社区故事,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社区、参与其中,因此锻炼笔力是任何一个社区工作者的不二选择。 我是个“淡泊名利”的人,所以获得优秀党建信息员、参加静安区社工演讲大赛获得社区好情怀奖,参加静安区社工吐槽大会并被《解放日报》刊登的事情我就不细说了。我只想说要提升笔力还是要多看、多积累,多思考,自然就会水到渠成。当你通过微信公众号、经验交流、演讲比赛等渠道将社区中的点点滴滴写出来,发出社区“最强音”之后,相信你会爱上“写文章”的感觉。 解剖了半天,发现很多地方还是要继续努力的,要多做自我剖析,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止步、不松劲,永远以学习者、实践者、创新者的身份,不断的在社区拿出实招、硬招解决问题。最后希望这份解剖报告会对各位追梦人有所思、有所助或有共鸣,就让我们携手共进做好服务群众的“店小二”,共同绘就新时代社区的美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