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到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1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开发11款小游戏,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吴佳妍和学生们在一起

□记者 吴佳逸

一位95后青年教师,工作刚满两年半,与学生相处时,她是“知心小姐姐”,教学之余,她的一项研究成果又获了奖!

不久前,静安区教育局公布了2019年静安区青年教师研究成果评奖获奖名单,蕃瓜弄小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吴佳妍凭借其论文《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游戏教学的设计与应用》获得了二等奖。她是怎么会想到在教学中做研究?在教学中又有怎样的心得?近日,记者走进了蕃瓜弄小学,采访了吴老师。

作为数学老师,吴佳妍两年前工作时开始教一年级,一路把两个班教到现在的三年级,现在还担任了班主任。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吴佳妍感到,让八九岁的孩子听满35分钟并都听进去,还是很有难度的,怎么让学生们乐于听课呢?吴佳妍想到了游戏。

把课堂变成学习乐园

于是,她把两年以来数学书上所有的知识点都提炼了一下,设计出了11个课堂小游戏,对应11个知识点。

在讲“除法”这个知识点时,因为它比加法、减法来得抽象,吴佳妍便设计了分糖这个游戏,她让学生们拿着0颗糖去分,每个人自然分到的是0,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了“当被除数是0,商一定是0”,为了说明“0不能作为除数”这个知识点,她让学生们拿着糖分给0个人,学生们都感到无法操作,就记住了这个知识点。

“低年级的数学还有个特点,都来自生活。”吴佳妍发现,“但是教材上要求的一些内容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还是有出入。”例如,生活中我们称份量时都说斤,不常用克、千克,但后者又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

让学生们建立“量感”,这其实是十分重要的——起初,吴老师也忽略了这一点,直到她的师父,有着30年教龄的周仁莉和她强调,量感的建立很关键,而这也是难点,许多学生都不太具备这种感觉。

于是,吴老师设计了几个游戏。她准备了一份50克重的橡皮泥,让学生左手掂橡皮泥,右手掂文具,在已知橡皮泥重量的前提下,估算文具有几克,答案自然五花八门,“答案也不那么重要,关键要摸索出这种感觉。”

她还准备了一包500克重的盐和一些糖果,她让学生们把糖果放在袋子里,通过掂粉量的方式,看看谁装的糖果最接近500克,最后装了490克糖的学生获胜!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生活上的变化让教科书上的一些知识点也变得难以理解了。

学生们要认识人民币上数额的大小,但现在大家都在移动端支付,很少接触纸币了。为了掌握这个知识,吴老师设计了“扮家家”的游戏,创造条件让大家接触纸币,模拟场景,通过买东西等方式,学会找钱,这其中还提高了学生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两年的课堂实践后,吴佳妍时不时把数学课堂变成游戏天堂,她发现,和填鸭式教学不同,游戏式教学中,孩子们都积极举手,变得越来越爱听课了,通过游戏掌握的知识也记得更牢!

在实践中,吴佳妍还发现,有一种“假游戏”是学生们很不喜欢的,例如“大家比一比谁算得快”,看似也是游戏,但实际是把数学练习嵌入游戏情境中,核心仍是解题,而吴老师设计的“真游戏”是让学生们去感知、操作,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点,深受学生们喜爱。

突发感慨做了老师

吴佳妍并非师范科班出身,却在毕业后毅然决然要当老师。原来,大学里吴佳妍的专业是财务管理,但她又辅修了一门心理学。在学发展心理学的过程中,她听老师讲着人生中各阶段的特点以及许多青少年的案例,突发感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期对他一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难怪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一个学生能在小时候遇到一个好老师,那对他一生都是有帮助的。

于是,毕业后的吴佳妍决定做一名小学老师。在选择学校时,她还是犹豫了一下,直到她妈妈对她说:“蕃瓜弄小学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以前蕃瓜弄小区是赫赫有名的工人新村,住着许多劳模,所以这是一所有底蕴的学校!”就这样,她来到了蕃瓜弄小学,今年做了班主任之后,她和学生们的距离更近了。

采访中,记者问她的学生喜欢吴老师哪一点?一位女生说出了心声:“之前我们一个同学过生日,大家提议能不能办个生日会,吴老师很快就答应了,所以我们都喜欢她呀!”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天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