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湛(天目西路城管中队) “接通知,上海火车站急需疫情防控增援,有意向的同志可以报名!” 1月份,接到增援站区防疫通知后,我主动报了名。同事劝说道:“去年你是新婚不久去参加火车站增援工作,而今年宝宝刚出生还没满月,可以不报名。”我笑着说:“我老婆是医护工作者,跟去年一样,她充分理解、无条件支持这项工作。而且她还表示会全家总动员,一起把宝宝带好,让我安心增援防疫。” 也许家与国就是这样的关系,国保护家,家守护国,两者紧密连在一起。 今年大年初五凌晨4点,我来到火车站东南出口查验棚,时隔一年再次增援火车站,让我有了很多感触。防疫装备便利又齐全,出口贴着很多便民指示牌:地铁、公交、火车进口如何走……不禁为站区的保障工作点赞! 你见过凌晨3点的上海吗? 增援工作的每一天,我都要凌晨2点半起床,驱车前往火车站,此时的高架路往往是空荡荡的,只有道路维护人员在作业——他们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封路清洗——这座城市的岁月静好,正因为总有人在负重前行。到达岗点集合后,同志们便马不停蹄地穿戴好防护装备,严阵以待,迎接首班列车的到来。 去年增援抗疫期间,曾有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当时在核查登记过程中遇到一位聋哑人士,他虽然身体有恙,拿着老式手机,但是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我通过一张纸、一支笔耐心地与他进行沟通、登记信息。他走之前微笑着向我点赞,疫情隔离的是病毒,并没有隔离我们的爱,这也许就是我抗疫的初心——坚守入沪“北大门”,为人民贴心服务。 这次的增援工作,我遇到了很多带着襁褓中的婴儿来沪的父母,初为人父的我特别能感同身受,主动上前服务,帮助他们迅速通关。我想,我们应该真诚、耐心地为他们排忧解难,让爱与正能量可以传递下去。每次交班卸下全副武装后,看着脸上防护镜的压痕,口罩勒住的深痕,湿漉漉的头发,只想喝一口水缓一缓的我,特别能体会那些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艰辛;看着身边50多岁的老党员每天也同大家一样坚守一线、服务群众,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抗疫经历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作为90后,当年遭遇“洪水”和“非典”时,大人们用生命保护了我们,而如今我们站了出来,传承他们的优良作风,全力守护着下一代。 增援工作顺利结束了,我也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照顾宝宝。犹记得去年增援工作结束后,老婆怀上了宝宝,我给她名字中取了一个“熙”字,希望疫情后的国与家充满希望与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