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冯璐迪 在社区当中,楼道的干净整洁与否,不仅反映了小区居民的文明程度,也折射出了邻里关系是否和谐亲近。作为连接家庭和社区的桥梁,楼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来桃浦镇也一直在积极推进楼道建设工作。 阳光建华城第四居民区(以下简称“阳光四委”)位于祁连山南路2727弄,为商品房小区,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其中29号楼曾经群租及楼内乱停放自行车现象严重,邻里之间基本很少交流,“问题”相对突出。但如今走进29号楼,就会惊喜地发现,楼道内不仅环境卫生有了极大的改善,邻里氛围更是和睦亲近如同一家,29号楼因此被命名为“睦邻楼”。 一人带头,众人参与 “此次睦邻楼的建设工作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地推进,除了桃浦镇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以外,也得感谢该楼楼组长陈阿姨,前期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她和志愿者们共同完成的。”阳光四委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杰告诉记者,身为退休职工的陈阿姨平日里热衷参与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家身边的“热心肠”。谁家老人需要扶一把、谁家家人生病需要照顾、谁家遇到实际困难……只要是力所能及的,陈阿姨总是随叫随到。 长期默默无闻的奉献不仅为陈阿姨积攒了良好的口碑,也让居民们对她的信任度与日俱增。在平日与居民的交谈中,陈阿姨了解到大家对于改变楼内环境和氛围的想法极其迫切,身为楼组长,陈阿姨觉得有义务协助居委会来帮大家完成心愿。为此,她利用楼组长的职务之便,摸清了楼内的“底数”,向居委会报备之后,她发动志同道合的居民们对楼道进行大扫除,扫地、拖地、擦拭信箱,并购买了一些花花草草进行装点……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一番“折腾”之后,楼道内干净整洁,大家的心情也变得舒畅了。 除掉“顽疾”,明确意识 外部环境的改变也让邻里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大家逐渐打破“零接触”的状态,广泛交友,主动融入社区,并建立了属于29号楼的微信群。平日里,无论大事小情居民们都会在微信群内沟通,有谁遇到困难也能在群内寻求到帮助。近日,某户居民家中晚间由于电路负荷过高导致电路保险丝熔断,房间一片漆黑,束手无策。万般无奈之下,居民在微信群内发出求助信息,不一会儿,许多楼内居民纷纷赶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帮助该户居民修复电路。 在逐渐融合的过程中,29号楼的居民们对于“楼道是我家”的意识越来越明确,因此也更加卖力地投入到美丽楼道建设的工作中,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经在关键时刻得到他人帮助的居民来说,更懂得了邻里助人为乐的意义所在。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居民的正常生活,在社区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不少居民仅戴着口罩和浴帽,每天主动给大楼进行消毒。看着他们如此简陋的“装备”,其他居民在感激之余纷纷伸出援手,有的捐赠防疫物资,有的主动加入他们的队伍,大家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不仅如此,阳光四委还通过每年的“3·5”学雷锋日凝聚社区志愿者的力量,开展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今年3月5日,在居委会的号召下,29号楼的居民们自发组织,打扫楼道大厅,还有不少家庭全员出动,带上小朋友一同参与其中,大家认真打扫擦拭每个角落,把积了厚厚一层灰的大灯罩也进行了清洁,焕然一新的大厅环境,让每个居民的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在“睦邻楼”的建设过程中,大家献计献策,同心协力,积极投入,让楼道重新焕发“青春活力”,使楼道的每一处改变都让人眼前一亮,走进楼道就像走进了自己家,有效提升了居民“家”的归属感。改造后的楼道还通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觉维护楼组公共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