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天山中医医院外科收治了一位42岁的女性患者,该患者因上腹部胀痛不适来院就诊,经检查后确诊为胆囊结石,需住院手术治疗。得知要手术,患者脱口而出:“我是一名镜面人”。 所谓的“镜面人”又称“镜子人”或“镜像人”,在医学上称之为先天性内脏反转,是指心、肺、横膈、肝、脾、胃、肠等全部内脏的位置呈180度反位,与常人完成相反,即心脏、脾脏、胃在右侧,肝脏、胆囊、阑尾在左侧。目前,医学上对“镜面人”现象的成因还未有科学定论,有医学专家认为,“镜面人”是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与父母体内基因的一个位点同时出现突变有关,其发生几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一,非常之罕见。 “镜面人”虽然内脏全部错位,但只是位置发生变化,相互间关系并未改变,因此生理功能与正常人一样,对健康与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镜面人”一旦患病需手术治疗时,手术的过程需打破常规思维,且一旦不慎会造成极大的风险。 当外科唐学典主任听闻患者是“镜面人”后,即兴奋又有点紧张,从医三十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此类患者,他说:“由于‘内镜人’的内脏解剖结构和空间构象特殊,完全颠覆了医生以往所学的医学常识,手术过程中要逆向思维,反向操作,对手术医生的临床思维及应变能力是一个极高的挑战,加大了手术的难度。” 为了慎重起见,术前医生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评估,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围绕手术方式和步骤等一遍遍进行模拟推演,确保不会因为习惯问题而犯错,避免可能碰到的“雷区”。 2019年1月16日是患者的手术日,一大早医护人员开始忙碌起来。 8时:手术前期工作准备就序,医生、护士、麻醉师各就各位; 8时30分:麻醉师完成气管插管; 8时45分:唐学典主任打下了第一孔,术中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大家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按事先准备的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手术…… 10点20分:手术顺利完成。 这是一台“别扭”的手术,医生不仅要换站位,手术中也需要“脑筋急转弯”,用的时长也比平常多了一倍,但好在一切是那么的顺利。 术后第二天,医生查房,病人恢复良好,精神状态也挺好。 (天山中医院宣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