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连俊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般平民子弟初中毕业时,都喜欢报考中专技校,为的是早一点参加工作,帮助父母减轻经济负担。因此,中专、技校录取分数线不比普通高中低,吃香的中专技校甚至还要高于高中录取线。1965年,我考取了上海市劳动局第一技工学校,这是一所全国同类学校中的一流学校。我当时的心情好有一比——老鼠掉进白米囤。学校不但不要付学费,还发伙食费,发工作服、纱手套、帆布皮鞋等劳防用品,连草纸、肥皂都发。伙食费每月12元,一天4角,吃得真好。学校发给你一本小本本,90张,一天用3张,上面表明日期和早中晚,凭票到食堂去领取早中晚3餐,过期作废。计划内没吃饱,可以拿粮票换饭票,不要钱,饭票可以到食堂换馒头,一两一个。那个时候,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同学们十六七岁,正值生长发育期,所以粮票换饭票,饭票换馒头的量是很大的,学校却照换不误,把面黄肌瘦的同学都养得身强力壮。 技校的课程是这样安排的,一周上理论课,下一周便是实习课,技校技校,就是要学生学会动手的技术活,也是有别于中专的教学方法。学校是寄宿制,周六吃罢午饭,一部分同学回家了,一部分同学不回家,回家的同学就把那本吃饭小本本给不回家的同学。这样,不回家的同学周六晚上、周日一天和周一早餐,一个人就能吃两份以上。我不常回家,所以每逢周末,我们几个不常回家的同学就像过节一样,可以“大吃大喝”。1969年的冬天特别冷,地处闵行的校区更加的冷。我们是四年制学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春节,一部分同学就不回家了,聚在学校过春节。同学们把宿舍里的书桌拼起来,食堂里打来的饭菜往中间一摆,开始围桌而坐用餐,但越吃越冷。于是有人提议,生个火炉吧。技工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就是强,一会儿功夫一个由铁皮油漆桶改造的小火炉做好了,到锅炉间拿了两块正在锅炉里烧的燃煤,门口煤堆里再捡些煤块上来,到宿舍后把煤块往小炉子一倒,顿时炉火旺旺,宿舍暖和。 我家是烧煤球炉的,我脑子里曾闪过一个念头:这样会不会煤气中毒?但只是一闪念,很快就闪到脑后去了,只顾眼前的吃喝。吃好后,也不收拾桌上的碗筷杯盘,大伙便轮番着神侃胡吹。聊困了,也不洗漱,倒头便睡。不知睡了多少时间,我被尿憋醒了,想去厕所。坐起来觉得头晕,站起来觉得腿软,我是扶着墙去厕所的。中间是一段失忆,待我脑子清醒时,发现自己直挺挺地躺在小便池里,池壁上的自来水管子不断地朝我滴水。这是怎么了?我脑子像倒录像带似的回想着过去的一幕幕:扶着墙上厕所——腿软——头晕——小火炉——加煤。我立即想到煤气中毒了,不知哪来的力气,一下子从便池里爬了起来朝宿舍跑去,门一推,一股浓浓的煤气冲鼻而来,七个同学个个“深睡”。我打开门窗后,使劲摇晃每个同学,用冷水喷他们的脸,掐他们的人中,好一番折腾,每个同学都被我弄醒了,躲过了一劫。 事后,同学们说我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广场上的撒尿男孩于连。小于连的一泡尿挽救了布鲁塞尔古城和城中居民。我的一泡尿救活了7个同学。当时年纪轻,醒了,没当一回事,还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想想真是后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