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五色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我与“天山”的新闻情缘

90年代初,天山一条街飞天广场上,“天山钢琴角”活动盛况摄影:郑惠国

文 郑惠国(天山摄影协会原副会长)

我退休前是天原化工厂的职工,大半辈子和工厂打交道,也和天山路打交道,因为天原化工厂在天山路上。我又是一位工人摄影家,一度担任《劳动报》摄影记者。所以,厂周边的社区是我开掘创作素材的必去之地,天山新村街道(后改为天山路街道)是我深入社区采访最多的地方。

记得90年代初,天山居委会在钢琴“郎中”罗兴海的帮助下,在居民区文化活动室设置琴房,供没有钢琴家庭的子女学习使用,后又办起儿童钢琴班,成为当年的“新闻事件”。我的摄影报道见报后,居委会支部书记王秀娟只要一有新闻信息,就会第一时间通知我去拍摄。当年,天山街道社区学校办得红火,开出书画、法律、保健、舞蹈等课程,受到社区居民欢迎,我将采拍的照片发到国家级和本市报刊上,极大地鼓舞了街道社区学校的办学热情。对天山社区发生的大事小情,我都情有独钟。一次上班坐在公交车上,发现车窗外马路边新设一座画廊,围观者甚多。马上下车去看个明白,原来是长宁区司法局增设的“司法之窗”。我立马掏出相机拍下行人观看“司法之窗”的镜头。照片刊登在《解放日报》1985年10月20日二版上。

1985年,区政府为天山街道拨款16万元,修建天山二村儿童乐园,还在公园门口设置一座儿童雕像。我第一时间拍下儿童乐园开张时热闹情景,发表在当年5月16日的《解放日报》上。后来我又变换角度寻找新闻,看到早晨许多老人在儿童乐园里健身,拍摄了题为“利用儿童乐园、老人坚持晨练”新闻照,刊登在《新民晚报》上。夏季儿童乐园新设水深60公分的“娃娃游泳池”,我拍了照片,命名为“娃娃游泳池、父母笑哈哈”,刊登在《新民晚报》上。

上世纪80年代长宁区的“天山街市”闻名遐迩,我从1986年笫一届拍起,一直跟踪拍摄至1992年笫七届。1998年天山酒家举办“希晨杯”摄影比赛,“天山酒家,方便万家”的广告布满天山一条街。这家瞄准工薪族消费的酒家适销对路,人气相当旺。我也为之推波助澜,拍摄了许多新闻照。

90年代天山电影院门口的飞天广场,是天山社区文化中心乃至区里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场地。其中,上海斯坦罗琴行和天山街道联合创办的“天山钢琴角”闻名沪上,这些广场上的钢琴演奏音乐会新闻一度占据沪上报刊版面和电视电台视频音频,其中不少新闻照出自我手。

真正融入“天山”是成立“天山街道摄影协会”之契机。该协会是当时上海市唯一的街道级别的摄影协会。我被聘为副会长。会员有街道辖内学校教职工,企业员工,区中心医院(当时在遵义路上)医务人员,商店店员和社区居民等,会员朋友为我提供了更多新闻线索。那时我要完成报社用稿任务,只要随便在天山任何单位跑一次就有收获。甚至我图片稿刊用后,其它大小报刊会根据我的新闻线索再来采访,让“天山”炒得热气腾腾。当年拍摄最多的是天山街道图书馆。全国评选百佳图书馆,上海市只有两家(好八连和天山街道图书馆),自此全国所有杂志每月出版要免费赠送给天山街道图书馆,他们再分批向社区、学校、部队、企业开展赠书,名为“文化大蓬车”“知识服务大篷车”。这些活动都在飞天广场上举行,书香从此飘散在天山的每个角落。

我拍摄的大量有关天山一条街和天山社区的新闻照,现在都成了史料照,天山商业街新街开街后举行的天山一条街老照片征集,我的不少照片获了奖。天山路街道“街道志”编撰,我提供几百幅照片刻了光盘送给街道。

新天山商业街如今和虹桥国际贸易中心连为一体,市商务委冠名“新虹桥·天山商业中心”。天山社区已经从一个老公房集聚的单一居住功能区,演变成融普通居民区、高档商品房住宅、商业中心、商务大厦、创意园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社区。我的新闻照可以串联起“天山”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变。

欣逢伟大祖国70华诞,在这繁花似锦的改革年代,我手中的相机快门不会停止,我还将继续跟踪拍摄“天山”,记录下时代变革的点点滴滴。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