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曹荣新 去年重阳节,市卫生系统退管会召开“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表彰大会”。当我从市领导手中接过鲜红的荣誉证书和沉甸甸的特制水晶奖杯时,感慨万千。我们退休职工赶上了好时代,每月拿着年年递增的养老金,无忧无虑;老年大学科目丰富,学无止境;家门口的公园绿地,随时健身;社区群文活动,老有所乐……我退休八年了。退休前是一名央企的工会干部,也是上海多家纸媒的特约阅评员和广播电视台的“啄木鸟”,还是市、区多家报刊的通讯员。刚退休那阵,不用上班的日子我竟手足无措。居民区徐书记知道我退休以后,多次上门要我融入社区。尽管我不是党员,但是希望我发挥特长,参加社区志愿者队伍。我在妻儿的支持下,果断走出家门,服务社区,做着做着,做得乐此不疲。 退休八年来,我笔耕不辍。每年都有数万字的新闻报道或杂文散文见诸各类报刊杂志或广播电视,还获得了许多征文奖。我的作品连续多年被《社区晨报》评为特等奖。至今仍受聘纸媒担任阅评员和信息员,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十佳“啄木鸟”之一。 退休以后,我还参加社区老年大学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还参加了长宁区老龄合唱团,在近两年里,十多次随团去各敬老院慰问演出。还担任虹桥街道关工委调研组组长,与社区里的小朋友结对读书征文,在寓教于乐中引领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我结合主题教育内容选材,做到每课翻花样,一年不脱,一季不断,保证了该特色品牌活动的连贯性和延续性。由此,我连续三届获得长宁区“优秀五老志愿者”。在社区的文体活动中,我发现“老男人”参加者甚少,便主动担起了社区乒乓球队长。晨练羽毛球,午打乒乓球,把“老男人”吸引过来。并用自己平时获得的各种纪念品,在新春佳联欢会上作为奖品送给老伙伴们。我还参与社区与企业联建的“快乐健康园地”组织的老年活动,引导社区老年人快乐健康安度晚年。我的儿子曾是上海市第十批援滇支教的优秀老师,媳妇也是上海银行先进工作者,我的家庭被评为长宁区“文明家庭”。 一眨眼,我在新虹桥中心公园里的虹桥香事馆做志愿者一年多了。在为大众服务的同时,我也从非遗传承人那里学习了新知识,学到了这门独特技艺。我为自己能服务于传承非遗而感到快乐,每每看到观众在留言簿上的赞美之词,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甜蜜。 社区是我家,自治靠大家。我是社区一分子,我所有服务社区的志愿者工作,虽说占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体力,但我却感到收获满满,收获的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精神财富。在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社区已成为退休职工参与社会生活,持续发挥正能量的重要场所。快要“奔七”的我,现在整天忙忙碌碌,非常充实。我用这三句话总结自己的晚年生活:老有所学,学以致用;老有所乐,情趣无穷;老有所为,晚霞似火。改革开放新时代让我迎来人生第二春,退休不褪志,夕阳再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