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五色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本命年的大年初一

文 朱志林

新冠疫情的反复,打乱了我原本在今年春节期间出游和聚会的安排,还得安安稳稳地宅家躲避。好在比去年春节来势凶猛的情形要和缓了许多。去年的春节期间,我和居民区里的一众志愿者扑在小区的值守执勤中,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春节,我可以读书看电视,甚至发呆静思,怎么舒服怎么来。悠闲中,我扫视着书橱,《青春的记忆》跃入眼帘,思绪的镜头开始回放——

这是一册当年“荒友”(北大荒知青)自发编撰的嫩北农场11分场知青相册。2012年的春节前夕,编印告竣。那晚,申城的夜空下起了碎片似的雪花,我如约来到淮海中路汾阳路口的一个街角,等候荒友老广送书给我。那晚,开车送我去接书的女婿怕我冻着,从车里拿出一件大衣要我披上。我说,一点也不冷。我知道那是心理作用,心里热乎,抵御着寒冷。雪花在闪烁的霓虹灯下飘飘洒洒,雪花变得五彩缤纷,我还是第一次在霓虹灯映照下观看彩色的雪花,等候变得不再急躁。老广终于出现了,相迎握手,没有过多的寒暄,分手道别。我紧紧捂着装有相册的塑料袋口,生怕雪花淋湿了相册。此刻,我是巴不得一步跨进家门,立马阅读荒友们花了大半年心血编撰的成果。

踏进家门,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宝贝,彩色的封面深深吸引着我,卫星遥感成像地图中的嫩北农场11分场广袤的田野竟然成了方寸间的影像,太神奇了!那“巴掌大”方寸间的影像里,就是我辈荒友挥洒青春热血的“北大荒”啊!抚摸着颇有创意的封面,打开相册,轻声朗读着:“五十余年前……”我的思绪飞出了房间,沉浸在连着天际线的农场大田和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之中。

随着一张张老照片的翻阅,尘封的记忆重现在我的眼前:我听到了井台旁辘轳翻滚的咯噔、咯噔声;我寻到了远山喔!喔!蚕花姑娘的驱赶“家贼”声;我闻到了馒头出屉的麦香味;我欣赏了铁匠炉叮当、叮当,火星四溅的画面;我融入了采摘黄花菜的队伍;我加入了侃大山的人群。我细细品味着着相册中一则则、一段段的配文;一群芳华正茂的男孩女孩日复一日地在11分场演绎着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我被吸引住了,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女儿一家什么时候从我身边离开回自己家了?我全然不知。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几十年接触的就是书。书是陪伴我成长的朋友。我读过专业理论书籍、世界文学名著、伟人名人传记,还有历史典籍,但都没有阅读手中这本并不算完美,甚至还有点粗糙的自编书之兴奋。因为,读人家的书是理智的状态下进行,读印着自己青春年华的图和文,那是在穿越时光隧道,回味那已经逝去的青葱岁月啊!怎不叫人心潮澎湃。时隔九年,再度捧起《青春的记忆》,我依旧怦然心动。读着各位荒友写下的文字,风格迥异,时不时让我想起作者和自己曾经的接触和交往。一个个看似平淡的故事,却是饱含脉脉深情。顺着作者的叙述,自己会想到文中叙述的那个时空自己在干什么?想出来了,一身轻松;想不起来了,会抱憾叹息。

看着相册中那一张张老照片,那相片中的“你我他”,虽说衣着朴素,甚至衣冠不整,却是掩盖不住的勃发青春,那股气息仿佛透出画册钻入我的心灵。看着影像中张三那稚嫩的神态,会想到今日张三满脸褶子都能夹住蚊子,不禁哑然失笑。看着照片里李四那文静的模样,会想到她如今依然优雅的气质。那一张张老照片,串起那段历史,编织成荒友们的“感情网”。

看着看着,我按奈不住自己喷涌而出的情思,迅速打开手机,进入“嫩江荒友群”,写下如下这段文字——

各位荒友:今天是大年初一,一大早群里拜年帖频频跳跃,我翻阅着《青春的记忆》,仿佛又回到11分场,瞬间忘掉了自己已是古稀老者。我是属牛的,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想把这种“无龄感”传递给荒友们,让我们精神抖擞地“奔八”。想念大家!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