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德威 实话实说,自己对于中国少数民族畲族的“畲”字一直不知道怎么读,直到前不久去闽东霞浦参观了一个名叫“半月里”的畲族村,才算真正认识了“畬”字(读she)。这个畲族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目前我国保存畲族历史文化遗产最为完整的古村落。 “半月里”畲族村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是一个300余名畲族人聚居的村庄。整个古村背靠弥勒山山麓,状如一轮弯月,故名“半月里”。“半月里”村环境古朴静谧,山清水秀,林壑幽深,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村民大多姓雷。据导游介绍,“半月里”在清朝初年,以雷志茂为先祖的雷氏家族,由福安迁来此地。起初以农耕为生,业余亦读书习武。先祖的后代六世孙雷世儒,传承读书习武的家风,考取了清朝武举人。他不但武艺高强,且善于经商,曾带领许多村民在福建、广东、台湾等地贩运茶叶、布匹、大米、糖等物资,积累起雄厚的资金,使雷氏家族进入了鼎盛时期。目前村中留下的古建筑雷世儒大厝、雷氏宗祠、龙溪宫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步入“半月里”,首先见到的是村口那棵大榕树,那真是盘龙虬曲,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这棵老榕树也有着几百年历史。走在碎石铺就的古村巷子里,恍如穿越回300年前的岁月。这里的建筑大都沿着山形,从最高处层层往下排列,基本上由青砖和鹅卵石砌成。所以导游说“半月里”的建筑布局,像极了古装片中的场景。如雷世儒大厝是清道光年间修建的,有大小房间38间,柱子126根,占地1300平方米。内部雕梁画栋,气势非凡,是闽东地区重要的畲族文物古迹。举人府也是道光年间建的,内存文物颇丰,其围墙顶端高出的小阁子,是当时用于点灯的灯罩,不怕风吹雨打。龙溪宫是清雍正八年建的,由大门、戏台、众厅、神厅、神龛等构成,其建造工艺繁琐细腻。据说每到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抬轿、游神、唱戏就在这里举行,热闹非凡。 “半月里”的最高处建筑现在是畲族民间博物馆,展示了这个村落从起源至今的发展历史。面积不到100平米的3层房间摆放着几百件畲族文物,馆内收集了约一千余件展品,涉及畲族先民生产、生活、风土人情的历史文物,如做工细致的畲族花斗笠、古青花瓶、碗、凤冠、头簪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青铜“龙头杖”,这是当时村里族长权力的象征。小姐闺房陈设也颇具畲族元素,雕花大床、青色蚊帐;在通风处悬挂的盘子是当年的简易“冰箱”,把吃剩余下的食物放在那里可以保存几天……畲族先民的智慧可窥一斑。 总之,“半月里”村犹如一座畲族大观园,浓缩着福建畲族的生存历史。在这里几乎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村里的妇女不少都梳着畲族凤凰头,听说凤凰头是姑娘结婚之后才可以盘的。这里还有一个摄影“网红”景点,晨曦中一个老农牵着牛走过榕树下,晨曦是放的烟雾冒充,以假乱真…… 离开“半月里”时,不由让人感慨:百年时光匆匆逝,青砖老屋历风霜,人生如梦当自醒,不枉世界走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