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悦读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9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航拍旧事

1980年代的杨树浦电厂

文/苏春生

为了完成《杨浦区地名志》的图片拍摄任务,1987年夏天,在钱伯兴老师的带领下,我与张解放、夏云鹏、崔春华等友人,乘坐一架早已退役的双翼军机,从五角场江湾机场起飞,航拍当时的杨树浦发电厂。时隔33年,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座深受游客欢迎的遗迹公园。

每当钱伯兴说起当年旧照立新功时,总是反复看我们的航拍照片,已有多幅在2017年“杨浦滨江新貌摄影大赛”中获奖了,大伙唏嘘感叹又乐不可支。

而更振奋人心的是,习总书记2019年11月2日考察了杨浦滨江,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杨浦滨江”成了热门打卡地。

趁着上海市摄协再次举办“杨浦滨江最佳摄影点”主题摄影征集大赛之时,我兴致勃勃,摩拳擦掌,为实现我相隔33年的“电厂天地两拍”立马行动起来。

先是隔江远眺,发现当年电厂犹如现代爱美女士一样,也“冻龄”了,非但样子没变,反而焕然一新,还时而引来空中群鸟围观捧场。

随后走进遗迹公园,仰望高大厂房和烟囱,心中顿时浮起诗意般“久违了”的感觉:当年电厂,两座高高的烟囱是它的靓丽名片,烟囱里吐出的长长白烟,就是事业兴旺的象征。每当夜幕降临,宁静上海,万家灯火,这是电厂工人的骄傲。

环顾四周,又想起当年,为了照亮上海,电厂工人是如何大汗淋漓,夜以继日发电的情景。航拍图上的巨大厂房和烟囱,以及多处夺目的红色钢架,至今全都“凝固”在那里。

如今,上海的年轻人对工业景观大多陌生,遗迹公园正好成了一个课堂:有些家长会指着高大烟囱、钢架对孩子说:工人叔叔阿姨们过去就是在这里上班发电,晚上输电给我们用来点灯、看电视的,你看“电”来之不易吧!孩子听后,都会点头,家长接着顺势关照:要处处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如今电厂已“转身”成为公园,整旧如新,就地取材:一块铁板上刻着“公园导览图”;半截柱子成了“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铭牌;用钢板铁栅艺术拼装,成了公园走道,绿油油的小草从栅孔中爬出;转眼到了江边,又见公园设计者仅用了些许钢条,就为过往飞鸟搭起了多处栖息之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觉着实美妙。

种种暖心小景观,加上都市人稀见的工业景观,大多就地取材,颇让细心游人点赞,都说这样的公园,记住了时光,观者眼福不浅,值得到此一游。

30多年前的航拍地,如今成了杨浦滨江一个亮眼景点。留下的时间画面正是我们摄影人见证、记录的赏心乐事。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五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