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洲、非洲29个国家300多位代表在印度尼西亚秀丽的山城万隆举行第一次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这是国际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是亚非各国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结晶。万隆会议的成功举行,离不开中国政府及以周恩来为主要领导的代表团的关键作用与杰出贡献。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对世界局势具有重大影响。中国虽然不是万隆会议的发起国,但中国从会议酝酿阶段就积极响应、大力支持。 赴会之前党中央认真制定了具体的与会方案,确定与会总方针为“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若干亚非国家的事务和外交关系创造条件”。为力求会议取得成功,党中央强调,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应积极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要求和平、独立和发展本国经济文化的共同愿望,而不应使会议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 以周恩来为主要领导的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开展了原则性与务实性相统一的富有成效的灵活外交,发表了重要演说,提出“求同存异”,以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时代使命确立亚非各国团结合作的共同基础,解开和平共处问题上的争议,推动会议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基础上达成包括万隆十项原则在内的最后协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以诚相待,广交朋友,消除了许多国家对中国的偏见、疑虑和误解,是我国外交极其重要而关键的一步,随后掀起与亚非国家广泛建交的高潮。 我是五里桥街道社区党建办的祝炀炀。万隆会议是亚非地区国家举行的没有殖民主义者参加的第一次历史盛会,也是中国在亚非地区打开外交局面的历史里程碑。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亚非各国同属于一个相互依存、利益交融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与时俱进的外交新理念,也是对以求同存异、团结合作、和平发展为要旨的万隆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对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合理化,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