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力贫弱,百废待兴,文盲率高达80%以上。为普及文化教育、快速扫盲脱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党和国家大力推动文字改革,1954年成立了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称“文改委”。早期文字改革的方针是“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后来出现针对这一问题的激烈争议,中央及时搁置了争议。1956年1月27日的《中共中央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的指示》指出:“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准备工作。” 次日,国务院第二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决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1958年1月,周恩来总理在政协全国委员会报告会上作《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正式提出当前我国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明确了新中国文字改革的任务和方向。同年2月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经过这一时期的准备,新中国的文字改革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主要任务和指导方针,进入到全面推行实施的新阶段。 我是瞿溪路小学的舒晓静。新中国的文字改革,继承和发扬了近代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汉字改革的成果,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的紧迫要求,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确定的重要国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语文生活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大意义,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切实担起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