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GNHAI LET’S MEET上海城市短视频挑战赛日前落下帷幕。该活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上海日报社、巨量引擎上海分公司承办,小东门街道《东门之韵》短视频在7600余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十佳“ZUI上海短视频”之“ZUI暖上海“申”情”。 书隐楼——老城厢里的“建筑隐士”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在大上海的闹市中心还真就有这么一处“建筑隐士”,名曰:“书隐楼”。书隐楼是上海市区仅存的较为完整的大型清代建筑,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也是唯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的一所私宅,坐落于上海市黄浦区天灯弄77号。 书隐楼与宁波天一阁、南浔嘉业堂并称“明清江南三大藏书楼”,相传,为清乾隆时《四库全书》的副主编修,江西学政沈初建,后为郭万丰船号主人郭俊纶先生购得,其后裔居住至今。 “书隐楼”也被周边的人叫作“九十九间楼”,共五进,实际有房70余间。宅院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部有轿厅、七梁正厅、船厅、话雨轩、十字墙和戏台;船厅原是三面临水,建有形象逼真的船篷轩。大厅的地基是大型条石基,十分稳固。正南中间为石库门,两扇大门前后都贴有磨平的方砖,木门藏于中间,是鲜有的中国式防火门。大厅西墙外有一口宋代石井,井栏呈八角形,每边各有横直线两道,式样与苏州北宋名园沧浪亭的井栏完全相同。 第四进与第五进说是后部,其实为主建筑,位居正中,曲径通幽漫步而入,顿有与世隔绝之感。第四进——正楼,供藏书之用,五进是宅居楼,是主人居家阅书的地方。两幢古典式走马楼成“开”字格局,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四周有大青砖砌起的厚二尺、高三丈六尺的封火墙围合,比上海老城墙还高出一丈二尺。大门、侧门均为石库门,木质门上都用方砖遮盖,可见其防火措施之严密。 建筑中最为珍贵的是砖雕、木雕艺术。木雕十分精美,底楼银杏木的楠扇长窗裙板上,分别有浮雕江干城廊、长桥卧波、垂柳风帆、鸾凤和鸣、五福同庆等图案。船厅檐枋上还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浮雕。 书隐楼最具特色的是门楼砖雕,门坊上刻有西昌伯磻溪访贤的故事,人物马匹,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字碑两侧兜肚,右侧为穆王朝见西王母图,王母骑青鸾翱翔云间,下临碧波;左侧为老子骑着青牛出函谷关为关吏写书的图景。 书隐楼的防火墙堪称一绝,是用大青砖砌起来的,厚2尺,高3丈6尺,时值盛夏,上面爬满了一层厚厚的爬山虎,而当初主人对于书籍的重视,从防火墙就能窥见一斑。 楼前东西两侧厅与北房之间,各有一块镂空立体雕刻的砖雕屏风。东侧雕三星祝寿,西侧雕八仙游山。背面是云中飞舞的蝙蝠,周围有福寿无比图案的镶边,顶部正中是二龙戏珠,底部正中是鸾凤和鸣,是江南宅居建筑装饰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那些精美的木雕、石雕如今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坚守,随着老城厢旧区改造工作的加快推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书隐楼也会像附近的商船会馆一样,打开大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党建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