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集中隔离点的后勤管家

3月28日午夜,新虹辖区内的一处集中隔离点灯火通明,集中隔离点布置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街道管理办派驻的工作人员陈伟、李伟康、傅浩剑等人“满场飞奔”,对接不同条线、分配发放物资、更新房间变动信息、分配房间……他们是整个隔离点的后勤管家,负责保障及其他工作。每天的微信步数平均在1.6万步以上,十天就要瘦五六斤,他们只是调侃道:“全当是减肥了!”

为防疫争取每一分钟

目前,“外防输入”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从3月28日零时起,上海市已对入境人员实施100%集中隔离的新举措。

新虹辖区的这座酒店被征用为集中隔离点,“以前这里是钟点房式管理,现在需要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三区,进行房间隔断施工,张贴划分标识等。”

街道后勤保障人员接到通知立刻投入紧急筹备,房间隔断、改造施工、用品配备同步推进,仅用半个小时就清出大量房间应对需求。“我们之前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也学习借鉴了其他隔离点的做法,筹备时间大大缩短。”

“哪怕提前一分钟,都是为防疫工作争取时间。”后勤管家们刚交完“作业”,大巴运送着首批入住隔离的人员来到酒店门口。之后,陆续有集中隔离对象分批抵达酒店。

后勤管家再次进入“战斗状态”,为集中隔离对象和工作人员提供周到的服务。凌晨两三点后,他们才能闭上眼稍稍休息会儿。“以往两三点以后,我们依旧精神抖擞,但28日那天实在太忙了,一沾枕头就睡着了。”

把手机音量调到最大

从1月29日起,这家酒店从街道层面的隔离点到区层面的集中留验点、再到14天集中隔离专题工作的重要阵地,后勤管家们并肩奋战,见证了这里的每一次“变身”。对于3月中下旬接到的区集中留验点保障任务,他们记忆犹新。

当时,街道紧急征用了包括这家酒店在内的三家快捷酒店客房作为核酸检测人员留验休息点。那天上海下着雨,而天气预报预计下半夜将迎来暴雨。供检测的帐篷并不防水,如果要确保第一时间对入境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就必须重新设计、搭建钢结构雨棚和野战帐篷。

一大早,他们就来到酒店停车场冒雨开工。从设计到完工,工作人员连续奋战10小时到半夜。为了方便运送车辆进出与停放,他们还改造了停车场及内外照明设施。

这段时间,大家的手机里多了10多个微信群,这些群是防疫工作的保障群。“凌晨三四点的时候有些群还会跳出消息,把手机音量调大,就是为了听到消息提示音。一有突发情况,我们马上就要跟进。”

隔离点成了“第二个家”

最忙的那几天,大家4天睡眠时间不超过15个小时,将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陈伟回家一趟需要一个多小时车程,他不敢耽误时间,通常是拿几件换洗衣服,和妻子、女儿交代几句就匆匆走了。“家人都很支持我的工作。我女儿今年读初二,是关键阶段,以前我总是要盯她的学习,现在无暇顾及,不过她最近很听话,也算解了我的后顾之忧。”

“谁不辛苦呢?比我们辛苦的人还有很多。我们做的都是本职工作,做到位是应该的,如果我们掉链子了,就会影响整个防疫工作。”话没说完,后勤管家们又去清点仓库里的食品、日用品和急需物资了。“时常有工作人员来感谢我们,每一句‘谢谢’都很暖心!”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新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