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资讯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创全助力 居民自治为社区添绿意

在水泥森林的都市社区,有没有一片公共空间,让人们可以追寻自然的味道?

让人们把种植带回都市、把游戏带给孩子、把互动带回邻里、把生产带回生活?

有!那就是“社区花园”——利用城市的零碎空间、由社区居民和公益组织设计、营造、保养和管理的自治型“迷你花园”。

自2013年起,新虹街道社区学校持续开展“阳光种植”品牌活动,倡导居民为社区“添一道菜、送一盆花、建一片绿”,以每年一个主题内容的形式,丰富新虹社区的绿色文化生活,并在多年的探索中逐渐向社区自治靠拢,改革和创新活动机制,这一努力逐渐赢得了收获和认可。以“园艺种植进社区 引领绿色‘新’生活”为主题的新虹街道园艺种植项目系列活动荣获市级荣誉——2019上海市民终生学习体验基地特色体验活动。

“阳光种植”项目通过街道主导、社区学校组织、市民参与的模式,鼓励广大居民朋友利用家庭阳台、院落、社区以及其他可利用的空间进行种菜养植,同步营造社区居民参与、互助的社区文化。项目工作主线有三个方面:爱博二村会所园艺种植平台居民自治与管理项目、爱博五村门楼小花坛与种植团队培育计划、辖区种植知识培训及实践操作。

为了营造社区自治绿化的氛围,及时提供技术和资源的源助力,社区学校动足了脑筋。种植课堂一直有着极高的人气,学校将种植讲座及时送入各个社区。居民在栽种和培育的过程收获了喜悦,增进了交流,由此延伸出的各项活动则让社区更加生机勃勃。

2019年,社区学校在社区自治模式下启动的社区花园模式,成为了大家心目中无拘无束的一片绿色岛,无论规划的形式如何,种花还是种菜,始终是居民自由意志的表现。这些微缩的景观成为维系社区治理和情感的纽带,城市公共空间的所有活动都可以被视为一种教育。居民参与的过程,是人际交往的过程,更增加了他们对公共空间的认识、对社区的认识,乃至对一座城市的认识。

案例一

爱博二村会所平台

爱博二村邻里中心的会所二楼,有一个宽敞、明亮、通风的大露台,一度长期闲置,经过重新设计布局和居民们共同参与打造,华丽转身成了一个露台花园。

这样一座露天、开放的农园,谁来管理?一半靠社区学校的学员们,一半靠小区志愿者和居民。项目方提供技术指导和前期工作后,悄然“退场”,绿植养护交由小区居民自治管理。

居民们组成居民自治管理小组,制定自治管理制度,落实各类园艺工具,花艺种子等材料,及时更换种植品种,定期进行展示与交流。居民志愿者日常浇水,灌溉着美丽的花丛,他们感叹:“拆迁后,曾经的劳动技能没有用武之地,我们又‘有地’可耕了!”

居民在一个“没有围墙的自治花园露台”上忙碌耕耘,看着自己的劳动付出得以收获汇报,看着兴趣爱好能有平台展现,居民区的种植乐趣和自治氛围便越发浓郁。

案例二

爱博五村楼道门口花坛

经过“美丽家园”建设后,爱博五村面貌一新,然而在细节部分仍然存在有待完善的方面,如小区53号楼等十余栋楼道门前花坛空置、尘土飞扬的问题,成为了“被美丽遗忘的地方”,新虹社区学校为爱博五村制定了“美丽家园 乐享种植”项目计划,让这一片绿化死角实现了美丽蜕变。

社区居民在“花植课堂”上学习花植搭配的知识,交流当前园艺界流行的花植品种;培育种植团队,做好宣传发动、活动组织等工作,培养团队骨干,引导他们养成开展项目自治的习惯。通过发挥小区居民自治共管的积极性,美化家门口裸露的小花坛,激发了大家打造美丽家园的热情,培养出了“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设”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充实着他们的业余人文生活……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新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