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九个月的磨合,新虹合唱团终于站上了上海市民合唱大赛决赛的舞台,和来自全市16个区的90支优秀合唱团同场竞技。 “2490分钟,41.5个小时,2次分排,17次合练。”新虹合唱团的指挥杨舒文在比赛之后记录下这样一组数据。简单的数字背后,是老师辛勤付出和学员的支持配合,训练中的苦与乐、大赛前的紧张和兴奋,非亲历者不能体会。 走到一起,唱到一起 杨舒文在日常排练中有“三件宝”——喉糖、谱架、“指挥棒”。“指挥棒”有点特别,看似粗鲁却很实用,“既可以指挥节奏,也可以击打节拍,还是个能让学员瞬间安静的利器。”从发音吐字到情感表达,从练唱技巧到登台礼仪,杨舒文循循善诱、一丝不苟,这位90后的指挥老师用严谨专业的教学赢得学员的尊重和掌声,收获了一大批50、60后的“粉丝”。 新虹合唱团成立于2014年,曾荣获2020年闵行区特色文艺团队。合唱团现有队员68名,平均年龄55岁,团里受过系统声乐训练的学员不足四分之一,大部分人都是退休以后才接触合唱并爱上了声乐表演艺术,是合唱团让大家走到一起、唱到一起。 陈坤豪是合唱团里的一名普通学员,今年两月底,他原本打算约上亲友赴桂阳十日游,为了不缺席备赛期间的每次排练,他放弃了事先预订的跟团游并缴纳了3000元违约金。有人问他后悔吗?他微笑着说:“今年是建党百年,我们合唱队又是第一次冲进市里的决赛,我是一名党员,应该要先考虑集体的利益。”这样的学员还有很多,有一边照顾瘫痪母亲,一边挤出时间参加排练的孝子;有家离文化中心10公里远,却从不迟到的施怡良;有为参加备赛排练婉拒亲友喜宴的胡林妹。 姐妹花,兄弟情 古有“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今有“铿锵姐妹花,一生兄弟情”。在合唱团里有一对姐妹花,她们音色相似,姐姐曹卫红长相甜美,妹妹曹利红声音嘹亮。课余时间,通常是妹妹弹琴姐姐唱,切磋演唱技巧,改进不足之处。周华、周伟兄弟俩同样也是亲密无间,四个人都深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喜爱唱歌,由于当时的家庭条件有限,没有机会接受训练登台献唱,“没想到现在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吴蕾,扎根在华美地区的“民星”团长;王圣云,退居二线的国企分公司负责人;丁晓敏,桃李满天下的英语老师;阎海群,从河南人才引进的高级工程师;高建成,自嘲是“七十岁学吹打”;张永根、胡彦放,从“目不识谱”到男低音的中流砥柱……有太多这样可爱的学员,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新虹合唱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合唱团能够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