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聚焦新泾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3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当“本地话”遇上“国际化”见到老外他们不慌也不怕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呈现迅速扩散趋势,对上海的社区防控而言,外防输入压力骤增。新泾镇33个居民区的280名社区工作者、140名增援机关干部严阵以待,根据不同的节点升级防控举措,在语言关、能力关、勇气关——这些新考验面前,他们不怯懦、不退缩,勇做爬坡过坎人。

“本地话”练成“美标音”

总是笑眯眯的金老师,是中泾居民区的本地干部,并不精通外语的她,在排摸途经重点国家返沪人员的工作任务下达后,主动请缨、挺身而出。走访前,她总是有备而往,先求助翻译软件,将预计用到的词汇翻译并记录下来,将可能进行的对话在脑海里情景模拟、反复预演。

经过事先电话预约,金老师再和物业人员一起敲开外籍居民的家门,向他们核实人员信息、居住信息等,同时告知其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等政策,向其宣传外出须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金老师说:“我的英语是看美剧自学的,有时也和儿子用英语对话,虽然不够流利,但我有任务在身,英语再蹩脚也得大胆讲。”

在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泾居民区对辖区内外籍居民的人数、国籍、护照号、出境情况、返沪日期等信息进行了全面排查,掌握了较为准确的信息。

“四个一”预案,事半功倍

天山怡景苑的外籍居民占总户数的五分之二,在先期排摸中,居民区已经掌握了底数,其中日本籍居民较多。早在2月底,极具敏感性的社区工作者就制作了日语告知书、日语健康码等在小区内张贴宣传,并会同物业、业委会、社区民警等商量工作预案。

接到镇防疫领导小组的相关指令后,居民区就搬出了“四个一”计划。即一个健康码,登记个人基本信息、航班号、随行人员、返沪日期、交通工具等;一个居家隔离微信群,由物业经理、保安、保洁、社区干部与居家隔离人员组成,落实报体温、倒垃圾、送外卖等需求;一张健康管理表,“一户一档”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健康管理登记;一个标记星,途径重点国家返沪的居民以五角星图标在原有的9色作战图上标记,动态关注一目了然。

这一周,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小姚几乎每天都要接待从机场接驳回小区的居民,为了“无缝衔接”,保证人员和信息不在最后一公里“断线”,她几乎连续三天两夜没合眼;精通日语的小褚始终坚守在翻译岗位上配合做好宣传、服务工作;团队里唯一的男生为此每天值着夜班……面对疫情形势转变,他们没有丝毫松懈,始终严阵以待。

“上海是个安全的城市!”

淞三居民区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地毯式人员排摸方法,社区工作者上门,有时免不了吃“闭门羹”,他们就在居民门上贴一张留言条告知。近日,他们迎来了几户外籍居民主动到居委会报到,配合登记完善信息资料。一户印度居民用流利的普通话说道:“上海是个安全的城市,我们住在这里很好!”

如果说医护人员是前线冲锋的“战士”,那么社区工作者就是坚守后方的“勇士”。许许多多社区工作者,在防疫战线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平凡而忠诚的担当。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新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