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近年来随着其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尤其是在起搏器植入术方面发展迅速,人工心脏起搏器在心律失常的治疗需求中越来越多。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孙宝贵教授、徐东进主任带领的心内科团队在常规开展多项希氏束起搏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致力于左束支起搏的临床应用和研究。2021年3月5日,医院成功为一位间歇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实施了左束支起搏治疗术,将医院电生理起博治疗技术推向了一个更高水平。 本例患者今年70岁,男性,活动后胸闷气促已有十余年,近2个月来,反复出现心悸、头晕、黑曚,偶尔会有胸痛,为进一步治疗特来到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入院后,经过心电图进一步检查显示,患者心律失常、慢室率房颤合并间歇性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最慢时仅有35次/分。 “因为患者平时心悸、头晕、黑曚,偶尔会有胸痛,本身心跳慢,又是换瓣、搭桥术后,也有心衰,左束支起搏更符合生理性传导,对这个病人长期的预后有好处”,心内科徐东进主任带领的医疗团队对该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讨论,结合患者伴有明确心功能不全的特点,最终决定采用当今先进的左束支区域起搏技术,实施心脏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 手术当天,患者行局部麻醉,全程处于清醒状态,医生团队精心准备,谨慎操作。在X线及多导电生理仪指导下精确找到患者的左束支起搏区域,并将电极从右心室间隔侧精准旋入到左心室内膜下的左束支区域,从而使电刺激信号通过该路径向下传导,这个过程就像“针孔穿线”,极其考验医生的耐心和技术。 徐东进主任介绍,左束支起搏的核心在于准确定位,即如何让起搏电极到达位于左心室内膜面的左束支起搏位点。手术过程共耗时一个多小时,术程顺利,术中患者无不适,术后无并发症,左束支电位明显,起搏各参数满意,电极固定牢固,手术圆满成功。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孙宝贵教授介绍,左束支生理起博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起博技术,与传统治疗相比,它的起搏参数理想,左室同步性更优,操作难度更低,治疗效果更好,适应人群更广泛,尤其适用于心室起搏比例高且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此前,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已常规开展希氏束起博等其他生理性起博治疗,如今左束支生理起博术的顺利完成,是医院心内科心脏电生理起博技术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也是医院心内科团队积极开拓进取,努力求索的成果和体现。 以上内容由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特约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