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秋生(天原二村) 今年7月13日,央行为了整治当前拒收现金发布公告,明确表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时,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支付习惯。时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了“只能扫描付款,不收现金”的行列,在有些人的眼里,一张张人民币、一枚枚硬币,似乎已经成了“老古董”。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在受访的三万多名消费者中,37%反映在过去一年内经历过“拒收现金”,其中12%的人经历过10次以上;在受访的2万多家商户中,39%在过去一年中曾“拒收现金”。 根据央行的公告,拒收现金的行为显然已属违法。这是因为,国家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即现金。而且,人民币已列入国际货币结算,由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使用信用卡,感觉不到推出新支付方式的必要性,因此他们在走向“无现金社会”的技术普及方面,不会像我国那样的发展。此外,我们应当看到,国内尽管移动支付发展较快,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十分庞大,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特殊群体,如没有智能设备,不会使用各种支付软件的老年人、残障人士等,消费时被拒收现金,既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损害了他们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性。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公告还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存在拒收现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内进行整改,否则将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如此看来,现金并没有也不可能退出我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