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群体陷入贫困、疾病等困境,却因自身能力等原因找不到救助途径、不懂如何申请救助。怎样打通困难群体获取帮扶资源的“最后一公里”?仙霞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以全面提高救助效率为目标,积极探索线下社会救助与线上“一网通办”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利用各类救助政策、组织和人员,为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寻求救助帮扶提供便利、指导和支撑,实现“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的救助服务模式。 由往返来回 向数据跑腿转变 中心依托“上海民政业务数据库”,积极开展民政数据治理、开放共享和资源挖掘应用。截至目前,市民政局已向市大数据中心归集养老、救助、经济状况核对、婚姻登记等共计10个系统、27张业务表、1786万条数据。 这为政务服务数据在后台跑腿,为“一网通办”业务推行打下了基础,同时避免了“奇葩证明”、“循环证明”情况的发生。 由实地办理 向掌上办理转变 曾几何时,大多数社区政务事项需要向户籍所在地事务受理中心提出申请,办事免不了奔波。如今,事务受理中心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服务深度融合,优化网上办事程序。 比如,29项民政事项已接入“一网通办”总门户或移动端“随申办”APP中,“掌上办”更为轻松;部分社区事务事项与物流系统成功对接,办理结果材料可直接快递给经办人,实现“不见面办理”;享受民政社会救助项目证明出具等事项已实现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 由分散受理 向统一归集转变 开通就近办、网上办通道,居民可登录“随申办”APP查询社会救助相关政策。居民可以拔打社区服务热线,提供相关个人信息,反映诉求直接申请民政救助。目前已有多项业务可在线受理申请,实现社会救助申办“一门受理、一网通办”。 由被动受理 向主动研判转变 平台与核对数据库、困难家庭历史数据库、救助资源信息库无缝衔接、实时比对。通过大数据分析救助申请,初步研判救助项目,智能推送部门办理,救助结果实时反馈,一户一档建立电子救助档案。 同时,协同部门主动推送大额支出等“预警信号”,特别是与医保系统对接,对医疗费用较高的自动预警、主动发现,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随着公共数据的开放和应用,仙霞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持续推行“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有效强化了“主动发现和预警”机制,依据促进行政事务办理电子化、便利化、标准化的总体目标,推动社会救助从“贫有所救”到“弱有众扶”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