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秋生(天原二村居民区) 我的祖父唐驼,是现代知名书法大家,以书法的秀美而遒劲、含蓄而朴茂、刚健而浑穆著称,时人誉他为“书坛奇才”并将他的书法艺术誉为“唐体”。1871年2月12日唐驼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市),1938年7月14日病逝沪上。 唐氏为武进名门,先祖唐荆川(1507-1561年,原名唐顺之),文武双全,一代名儒骁将。唐荆川在明朝嘉靖八年23岁时中进士,礼部会试第一,入翰林院任编修,著有《荆川集》、《勾股容方圆论》等著作。他能文能武,是有名的抗倭英雄,刀枪骑射,无不娴熟。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向他学过枪法。唐荆川51岁时被朝廷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兵部主事及凤阳巡抚等要职,曾亲督海师狙击倭寇,屡建战功。 唐荆川的后代、我的祖父唐驼,不但写得一手好字,一生酷爱书法,而且善于学习新事物。譬如他喜欢国外先进的印刷技术,赴日本学习印刷技术三年,回国后就不遗余力地加以推广,大力引进日、美、英、德等国先进的印刷机器,先后在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任职指导印刷,并培养出了国内许多印刷技术人才,他的学生中就有杰出的人才沈逢吉、柳溥庆等人。柳溥庆在祖父唐驼的资助下于1924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与周恩来、邓小平一起工作过。柳回国后,祖父唐驼受到了柳的进步思想影响,亦追求光明,嫌恶墨守成规与社会黑暗,不论直接还是间接为党做了很多工作。他鼓励与帮助儿子唐六三(即我的父亲),为当时上海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印刷厂秘密印制了边区“抗币”和新四军货币。由于叛徒的出卖,地下印刷厂遭到破坏,唐六三一时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拘捕关押,后经各方关系的疏通将父亲保释了出来。不久,为了安全父亲转移去了香港。 祖父唐驼的正义感,更表现在他为“五卅烈士墓”题写纪念碑文的一节。1925年5月,上海曾发生席卷全国的五卅风暴。事件的原由是1925年2月上海多达22家的日资纱厂的四万多工人举行的大罢工,以对抗日本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日本资本家无视罢工的要求,竟然对工人采取暴力痛下毒手,用手枪向“上海内外棉株式会社第七厂”的工人群众开火,在场的共产党员顾正红同志当时身中四弹,英勇牺牲。同时,还有十多人受伤,并有七人被捕。顾正红的牺牲成了“五卅运动”的直接导火线。由此,5月30日那天,在地下党的指挥下,上海工人与学生二千多人走上街头,到租界内演讲控诉、散发传单,号召全市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于是,租界当局派出大批武装巡捕实行镇压,向游行队伍手无寸铁的人群开枪射击,当场被打死13人,受伤数十人,南京路上顿时血流遍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随后,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天津、汉口、长沙、南京和重庆等许多城市,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五卅运动”的风暴成了中国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1926年5月29日与30日,“五卅惨案”一周年纪念日之际,上海各界人士、群众团体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并在闸北宝兴路方家木桥举行了隆重的“五卅烈士墓”奠基典礼。我的祖父唐驼,满腔悲愤,一身正气,心头怒怨,发于笔端,为“五卅烈士墓”墓碑端端正正地庄严题书:“中华民国十五年五月卅日上海各界全体国民为五卅殉难诸烈士建筑公墓举行奠基礼纪念唐驼敬书”。唐驼以实际行动旗帜鲜明的站在反帝爱国主义的民众之列。在30日的《申报》第四版上刊登了奠基典礼场面的大幅照片与报道。这个“五卅烈士墓”纪念碑文,后被勒石刻写,于1928年5月30日“五卅惨案”三周年纪念日时,墓碑被竖立在落成的烈士墓园中。遗憾的是,墓园在抗战时期不幸被毁,石刻墓碑亦不知了去向。可幸的是,我家一直珍藏着纪念墓碑的题字拓片,保留下来了这份珍贵的具有革命文物价值的档案文献。而且,这一碑文的文字书法,由于书者的极为认真用心,足见书法家唐驼的书法艺术功力。 1996年7月,我的叔父唐念慈(曾任江苏省人大副主任等职),将家藏保存的唐驼题字拓片捐献给了上海市档案馆。该馆在致唐念慈的《感谢信》中说道:“十分感谢您向家乡上海捐献如此珍贵的档案,五卅运动是上海人民反帝爱国斗争中极为光辉的一页,任何有关档案,我馆都极为珍惜。您捐献的拓片是佚本。在有关的书籍、刊物中鲜有提及,所以极为珍贵。”“今有您捐献的拓片以资史实,即告慰英灵,又教育后人,功绩可嘉。” 我的祖父唐驼已作古近80年了,虽只是一个书法艺术家,但他的爱憎分明立场和高尚品德情操,永远是我们后嗣的好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