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浦江财富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职场一年 人生十年

文  崔烨

时至今日,终于可以拍胸脯保证:如果我哪一天把你惹毛了,让你大光其火,对不起,我肯定是故意的——

受邀给职场新人写个鸡汤文,理由是我运气好,带的实习生个个出挑,让我谈谈经验。作为典型的上海小囡,33岁之前,幼儿园、学校、工作都是送上门来的,还都挺令人满意。本科毕业顺理成章成为一名记者,因为发稿量大,无须为收入担心,就有闲心可以来谈谈“喜欢不喜欢”这个问题。

我的前小半生,是职业记者,专注码稿,给人看脸色的那种。后大半生,是考虑营收,看人脸色,所谓要顾全大局牺牲小我的那种人。其实这篇手记,我不希望只是我带的小朋友看到,也希望跟我同龄的“大朋友”能看到这些有感:因为即便行业不同,很多好友同我一样,一路收获师长偏爱,名校毕业,工作又自带光环,到了30多岁,不免自认看过了大半个世界,积累了一些人脉资源,也有了一些脾气:我总可以选择做我爱做的事情了罢!

但就在此时,我的职业生涯中,出现一个插曲:我去机构当了一年办公室主任。平心而论,谈及根骨资质,我并不十分契合这个岗位,而且最终也没有把它作为终身职业。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违和的岗位,带给我之前顺风顺水十年都没有的巨大变化——

首先,因为职责所在,我必须顾虑别人的感受,包括老板、客户、同僚。虽然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但我会尽可能地注意细节,并且不增加别人无谓的麻烦。重回媒体后,至亲好友问我要快递方式,除了地址我都会录入名字和手机号,免得别人再到通讯录里找——这是一些励志书里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的小事;当记者的时候,因为活动多,机构发的公司简介通常一目十行,现在则会认真查看公司结构,前中后台员工比率,进而推测公司的展业风格;同时,除了关注发布会本身快递的内容,还会换一种眼光去观察会务的效果、执行力;甚至因为曾经的办公室主任习性,走进一间公司,无意间就会留意到茶歇室的整洁度、座位排放、员工衣着。这些变化深入骨血,当我摩挲着一个合作伙伴的名片判断是不是环保纸的时候,也会哂笑自己中毒太深。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这两天热映的电影《毒液》,感觉身体里多了一个自己。前两天看本杂志,据说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上乘,只看他脑子里能不能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行事出世。天真又务实,耐心且精明。

这种兼容感,也像最近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地江南小镇乌镇——它在庙堂与江湖之间切换,在浪漫的戏剧表演和严肃的国家会议之间,既承载着舞台、艺术、自由表达的梦想,也汇聚着互联网、大人物、高科技的规整严谨。

哪怕同一个脑袋,思维碰撞、观点摩擦也在所难免,自己也要常常跟自己打架,但和谐起来便是成长。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莘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