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骏健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周家桥街道商品房小区均已创建成为市级节水型小区。仁恒河滨花园居民、物业、公共区域全都合理用水,践行节水观念,而且让孩子们也参与其中,让孩子成为节水先锋。去年推广垃圾分类工作,仁恒河滨花园继续以孩子为切入点,“家中的孩子有了节水、垃圾分类的意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会被带动。” 大手拉小手,节水还多用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缺水大国,很多地方缺水严重,为此,节约用水意义深远。为此,仁恒河滨花园一直向居民宣传在生活用水时,能做到一水多用。比如洗衣服集中洗涤,小件的衣服用手洗,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清洗阳台、拖地板,冲马桶、搓抹布,淘米水洗疏菜等等。同时,居委会在读书会等团队活动中间介绍合理用水的方法。物业公司也积极配合,小区绿化地喷洒绿化为电动喷淋头,控制喷水量、按需洒水。不并且定期检查喷淋装置、水管,防止漏水,此外,还让保洁部员工利用雨天清洗地面以节约清洗用水。 居委会不仅注重对成年人的宣传,同时也不忘记对孩子进行教育。“以前洗手时,在搓肥皂的时候,水龙头还一直开着,水哗哗的流,和孩子说了几次后,他就有了意识,搓肥皂时就会把水龙头关上了。”说起节约用水,家住13号楼的沈老师如此说道。21号楼的苏老师家也是如此,“以前孩子杯中喝下水的就不要了,和他介绍节约用水的意义后,他自己会养成了节水观念,喝剩下的水倒在脸盆里,用于冲洗。”给小孩子也灌输意识,让他们成为家中的“推广员”也是“监督员”,自己做到的同时也监督父母长辈。 外语宣传页深入外籍居民 去年,街道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居委会继续发挥孩子们的优势,让他们一同参与。比如沈老师的楼内,通过楼组群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志愿者涵盖老中青三代,不仅有退休党员、白领青年、全职太太,还有两位小学生。“小朋友特别积极,家里的垃圾分类错了,他们立马会指出。”每当小区内在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时,孩子们十分积极主动,穿上马甲,见到居民就向他们发放宣传单页。 仁恒河滨花园1600多户居民中,有来自于美国、印度、英国、日本、德国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涉外居民家庭600余户、1800余人,常年往来于境内外的“飞人”占了小区常住人口的40%。这着实增加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广的难度,为此,居委会自己设计、翻译了三种语言的垃圾分类宣传单页,并找小区热心居民校对,再发放到每家每户的居民手中。居委会还结合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通过垃圾分类知识有奖问答、分发分类垃圾桶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形式,提升外籍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不少居民都有雇佣住家保姆,她们是承担垃圾分类工作重要对象。为此,居委会不仅也对她们进行宣传,还在进行垃圾分类的活动时,邀请他们一同参与。居委会还组织成立了专门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他们不间断上门提醒、每月分类红黑榜、上门对分类优秀家庭进行奖励。在居委会的努力下,居民支持率、垃圾可回收率、垃圾减量率、投放准确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只有孩子们都参与了,节约用水和垃圾分类才能真正地延续。”仁恒河滨花园将孩子作为推广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的重点之一、聚焦外籍居民,使居民逐渐养成了节约用水与正确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