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骏健 垃圾分类,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做法,其中就包括了祖国的宝岛——台湾。虹桥新城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吸引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就有台湾妈妈、陆配太太,还有台湾环保公益组织,从宣传到实施,全程参与,给小区居民指导。同时,物业、社区民警等积极配合,小区有180多位志愿者积极参与,使得垃圾分类在虹桥新城推进顺利。 党员志愿者参与热情高 去年6月,虹桥新城举办了“垃圾分类进家庭”启动仪式,打响了小区垃圾分类的战役,当时,不少党员都纷纷在签名墙上签名承诺。虹桥新城是2000年建成的商品房小区,原先每栋楼下都有一个垃圾桶,刚开始推进垃圾分类时,居委会尝试在每栋楼前增加一个桶,干湿分离。但试了几个月,效果不佳。由于无人监管,居民投放不够准确,而且还有直接把垃圾扔在桶外的情况。对此,居委会谋划撤桶,但居民觉得小区较大,原本只有一个箱房投放不便。恰好街道开始集中设置小木屋,居委会听取居民意见,在小区内设置了6个小木屋。 同时,居委会招募志愿者,小区党员们的参与热情出乎居委会的意料,招募到的100多位志愿中,其中有80%是党员,其中一半的党员还是夫妻共同参与,小区三分之一的在职党员也报名,还有一家三口老中青三代一起,每天都有六七位志愿者值班。一位党员志愿者把垃圾分类的理念带给家人,女婿在他的带动下也成为志愿者,仍大学在读的外孙也利用周末积极参与。除此之外,还有婆媳搭档、媳妇接替婆婆担任志愿者的。党员带头是的垃圾分类在小区内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也使得小区垃圾分类的效果大大提升,大多数居民都能做到自觉、准确分类。 台湾同胞全程参与,各方齐助力 除了从小区内部发掘力量,虹桥新城还借助外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闽兰还是长宁区台胞台属联谊会副会长,同时也是周家桥街道分会的会长,她想到台湾在垃圾分类工作上有丰富的经验,于是在宣传时特别留心台湾居民,让他们参与进来并给予指导。此外,居委会邀请台湾环保公益组织全程参与,从去年6月的启动仪式开始,为志愿者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在小区内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纳凉晚会节目、小区内宣传版面……小区内的几户台湾居民,还会把台湾好的做法、理念向居民宣传。王闽兰告诉记者,她还在计划成立长宁区陆配家庭环保宣讲团,把好的经验做法推广到全区。 在撤桶期间,不少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垃圾乱扔,把垃圾扔在原来楼下垃圾桶的位置,周边居民因此向居委会物业投诉环境脏乱差,而物业方面表示监管成本太大。居委会和物业商议,通过小区内监控探头寻找扔垃圾的人,然后在他扔垃圾的地方张贴告示,告示上有当事人乱扔垃圾的照片。“照片上当事人的脸部打了马赛克,这样既能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但又能对乱扔垃圾的居民起到威慑作用,拍到一次贴一张。”通过这样方法,乱扔垃圾的现象没有了。为了减少垃圾的异味,物业增派两位保洁人员专职负责巡逻、清运垃圾,保洁员只要看到垃圾多、异味大,就会及时清运。除了物业,社区民警王沪荣为推进垃圾工作保驾护航,凡是居民有矛盾,他都会出面协调,避免矛盾激化同时帮助宣传垃圾分类。 现在,走在虹桥新城小区里,小木屋的外立面都是垃圾分类的彩绘,旁边还设置了免洗洗手液方便居民湿垃圾破袋后洗手。垃圾分类已在小区内形成一定氛围,居委会也在着力让这项工作更加人性化,让居民更加容易接受,使之成为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