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骏健 垃圾分类要做到“定时定点”,但很多居民对“定时”存在异议,甚至一些“996”上班族觉得“扔垃圾的权利也没有了。”中五居民区前不久刚刚调整了垃圾投放的时间,他们由志愿者记录各个时间段的垃圾投放量,并综合居民意见,让大部分人都能有时间扔垃圾。 “两定”之初延时桶过渡 去年8月,中五居民区开始启动垃圾分类工作,由于碧云公寓箱房基础条件较差,因此先进行了改造,11月才启动,三泾南宅小区8月就正式开始。居委会设定的投放时间为7:00——10:00,17:00——20:00,为了让居民有个过渡期,起初在小区内设置了一个延时桶,只能投放湿垃圾。居委会考虑到扔垃圾的习惯居民已经形成许久,一下子改变不易,延时桶作为缓冲。实施后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只有一个湿垃圾桶,居民投放时干垃圾没有地方扔,就随手扔在了桶外。另外,投放在延时桶内的垃圾量很大,经常扔不下影响周边环境,有居民来居委会反映,居委会也考虑将其撤除,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今年4月22日,延时桶撤除。 没有延时桶后,有的居民对“定时”不理解甚至持反对意见,直接把垃圾扔到居委会,居委干部便耐心安抚。有一位居民打“12345”市民热线投诉,居委干部耐心向其解释定时的意义及原因,并给他提出解决方法。如果上班时间对不上,可以找楼组长帮忙,或者告诉居委会上班时间,由居委干部代扔。最终,居民被说服了。“能打电话投诉,其实也是居民关心社区的体现,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化解矛盾。”居委书记王效洁这样说道。 每天计量改时间,志愿者逆向值守 虽然延时桶撤除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小区一些居民觉得投放时间不合理,希望调整投放时间。原来,小区内不仅有一些上“中班”的居民,还有不少保姆,他们的生活作息和原先的投放时间对不上。为此,居委会让志愿者们统计每个时段的垃圾投放量和人数,经过一个月的统计,发现9:00——10:00,17:00——18:00这两个时间段前来投放的居民较少、垃圾量也较少。进入夏季后,不少居民中午就会有大量垃圾。最终,居委会将时间调整成3个时段,7:00——9:00,12:00——14:00,18:00——20:00,调整时不仅在小区内张贴告示,还让志愿者上岗时向居民们发放告知书。如此一来基本能兼顾小区大部分居民,假如居民有异议,居委干部直接将垃圾统投放的统计情况给他一看便知。 小区内垃圾分类的氛围好了、自觉准确投放的居民多了,但仍有部分居民会在非投放时间直接将垃圾投放在箱房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居委会调整了志愿者的上岗时间,改成非投放时段志愿者巡逻。同时,将垃圾箱房的钥匙交给志愿者,如有居民前来投放,志愿者将垃圾先收下,随后向其发放告知书并劝说,待居民走后将垃圾投放进箱房,保证垃圾箱房前没有垃圾。有的居民了解后会把垃圾带回家中,等到投放时段再来扔。为了万无一失,居委会还和物业协商,增加保洁人员巡视小区的频次,防止有垃圾乱扔在小区内,确保整个小区的环境整洁。 沿街单位齐抓共管 中五居民区还有部分沿街商户、社区单位,其中包括餐饮企业。他们也在居委会的管辖范围中,起初有家餐饮企业十分不配合,常不按时间随意投放,而且还不分类。居委干部多次上门劝说无果,最终居委会联合城管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郑重警告企业,并当场开具了整改单。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对如何分类不知晓,居委会卫生主任便手把手教了两次,并叮嘱她分类后在规定时间投放。现在,辖区内的商户、社区单位都能按照要求投放。 居民区还有不少是出租户,这些人是推进垃圾分类的难点。他们没有归属感、没有分类意识、流动性大,这给居委干部造成了很大困扰。但居委干部没有放弃,他们从未分类的垃圾中找“证据”,比如快递单上的地址电话。随后通过电话或者上门的形式联系当事人,宣传告知其需要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工作难点重重,但是在居委干部的不懈努力下,现在中五居民区大部分居民都能做到准确按时投放。“换位思考、讲清道理,居民和我们就能互相理解,垃圾分类也就不再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