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第九湾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舌尖上的浪费

文 张端恒(上海花城)

上世纪50年代,有两句口号,至今记忆犹新。第一句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第二句是:“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第一句中的“厉行”两个字,一直不太理解。第二句中的“浪费”也是犯罪吗?浪费只是个人行为,个人品德而已。一不违纪,二不犯法,何谓犯罪?因为不理解,所以至今不忘。当时国家提出这两句口号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因为年少不更事,不得而知。

上世纪5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很低,领导干部生活都很简朴,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勤俭节约。那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很常见。老大穿了老二穿,乃至老三再穿也是稀松平常之事。家家如此,户户一样。我小时候还闹过一次笑话,有一次我看到隔壁家的毛毛穿了一件花衣裳,我觉得很好看,很漂亮,要妈妈也给我做件花衣裳,谁知是人家姐姐穿过的,这件事一直成为家人的笑话。

现代时代不同了。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年轻人不知“凭票证”供应为何物,物质丰富充足了,生活中容易滋生浪费现象。“舌尖上的浪费”有种种表现,主要是餐桌上的浪费,举例如下:

一、我们小区看后门的一位江西保安,我经常看见他一盘一盘地吃西瓜,有时候还招呼我:“张老师,你也来吃一块,绝对卫生。”原来他老婆是一家饭店里的洗碗工,饭店里的果盘往往是最后上桌,客人走光了,果盘动也没动过,为了避免浪费,就拿来给她老公吃了。

二、一次,我参加小侄子的婚礼,桌上预先放好黄酒、白酒各一瓶,啤酒两瓶,饮料两瓶,烟一包,糖一包,最后还有一个蛋糕。客人走的时候只拿一包烟一包糖,蛋糕动也没动,不知饭店是如何处理?

三、小外孙在一所双语学校上学,午餐费是每天28元,小家伙总说:“学校里的菜淡而无味,一点也不好吃,同学们大多都倒掉。”怕他在学校里吃不好,他妈只好天天给他带饭。现在提倡少油低糖低盐,过量了就不好了。有的幼儿园规定小班孩子要吃多少饭,大班孩子要吃多少饭,有一定的指标,这可难坏老师们了。一些高级养老院,收费很高,服务很好,除了正餐,还有点心和水果,由于老年人胃口小、忌口多,造成浪费的也不少。

四、去年我们一家坐游轮去日本玩,邮轮上吃的是自助餐,自助餐应该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可是很多游客都没有践行“光盘行动”,看来这些食物只好倒到海里喂鱼了。

五、前几年提倡公款接待四菜一汤,不得超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个冷盘有十几个品种,荤菜素菜都是大拼盘,一大盆汤里花头更多。餐桌上浪费的多得是,举不胜举。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我们中华民族有优良的传统美德,古训:“勤敛节约,反对浪费。”古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从田头到餐桌要经过播种、收割、运输、交易、加工、烹煮等多道工序,要付出很多辛劳和汗水,鸡鸭鱼肉更是来之不易,“舌尖上的浪费”不可小觑。我在报纸上看到过一组数据: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每人每天93克,浪

费率为11.1%,大型聚会浪费达到38%,学生盒饭1/3被扔掉,全国每年浪费粮食的总量为1000亿斤,可供3.5亿人吃一年,可以养活欧洲好几个国家。真是触目心惊,骇人听闻。

浪费从微观看是个人行为,从宏观上看的确是犯罪,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环境,不容忽视。我们要移风易俗,建立起新观念,树立起新风尚、新氛围、新习惯,倡导节约,避免浪费,弘扬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美德。要建立一套机制体制、规章制度、立法监管、公约措施和办法来约束人们的个人行为。要开展宣传教育,文明用餐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改掉摆阔气、好面子、互相攀比、铺张排场的弊病;改掉过年过节、婚丧喜事大操大办,劝酒夹菜、暴饮暴食的陋习,要合理膳食,超量点餐打包回家。遏制公款用餐不良行为,取消自助餐最低消费的营销方式,实行分餐制。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好好管住嘴,遵循“三分饥七分饱”的科学用餐方式。树立防患虫灾、涝灾、旱灾、瘟灾的意识和理念。我们现在正处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时代,反贪污、反浪费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两手都要抓。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警钟长鸣,文明用餐任重道远。困难是存在的,前途是光明的,一个美好的中国就在前方。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周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