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市底片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感恩娘家的房子让给我们住

俞金娥

口述 俞金娥 整理 张翠玲

我叫俞金娥,今年75岁。我的爱人叫孟彼得,今年80岁,近两年耳朵听力下降,被鉴定为一级残疾。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位于中兴路1021弄7号。这里的房子是我娘家的,是我们姐妹5个的,1989年经我和爱人翻修过了,住起来干净清爽。

进门左边一平方米的空间是厨房,从上到下依次是油烟机、灶具和液化气钢瓶。右边一平方米的空间安装有洗菜池和水笼头。客厅里摆了冰箱和桌子后,留有一条“L”型走道。客厅左边通向房间,房间低矮昏暗,白天找东西要开灯。这间房让一张床、一辆自行车和一张写字台给占得满满当当。

我的爱人是知青,在青海石油管理局的柴油厂搞技术。1969年,我作为知青家属也去了青海,2个儿子1个女儿连人带户口也迁到青海。后来,小儿子体弱,有政策,他的户口有幸迁回上海。而大儿子和女儿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户口一直留在青海。好在外孙(女儿的儿子)和孙子(大儿子的儿子)很争气,通过自己的努力,双双考上了上海的大学,以这种方式回到上海,与我们团聚。

外孙今年大学毕业,在上海当兵。孙子正在读大三。他们周末回来小住时,我们就在客厅里支一张床。遇到小儿子一家来看我们,家里的床铺就不够用了,需要打地铺。最高峰时,这里住7口人。

四年前,我们将客厅隔了一平米卫生间出来,装了马桶,总算告别了手拎马桶的日子。

我虽然没有退休工资,老伴有5000元退休工资,加上党和政府给像我们这样没有退休工资的高龄纳保老人也发了津贴,度日尚可。

想当初,1995年,爱人退休与我一起回沪,没有住处,是我的娘家人大度,姐妹们不计较,让了我们一处住处。

我这个人心态好,珍惜姐妹情谊,懂得感恩,也很知足。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芷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