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苑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抵押办公楼里发现数吨危化品

生物科技公司经营不善倒闭后,留下巨额债务,只能拍卖被抵押的办公场所抵债。拍卖前,上海虹口法院执行法官上门现场调查,不料在仓库中发现大量危险化学品。

被执行人上海某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农药残留检测的公司。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日益关心,公司业务逐渐向好。2015年5月,为了扩大规模,公司以办公楼等财产作抵押担保,向银行贷款1430万元用于经营周转。无奈,公司经营状况未能如预期,眼看贷款就要到期,却无力偿还,公司只得与银行签订《展期合同》。

半年的展期并未给公司带来喘息,经营每况愈下。期间,公司仅偿还了12万元本息。展期期限到后,银行几经催款,毫无所获,于是将上海某生物科技公司告上法庭。经审理,法院判决该公司归还银行本金1420万元并偿付相应利息。

判决生效后,生物科技公司仍然没有履行还款义务,银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官先是对公司状况进行了调查,此时公司资金链断裂,背负几千万巨额债务,早已停止运营。由于欠债多,公司大部分资产都已被其他法院查封、处置,仅剩办公楼在本案审理中被保全查封没有处置。执行法官决定对被执行人名下的办公楼进行司法拍卖。

2020年7月,执行法官第一次前往公司办公地点现场调查。只见办公楼的大部分空间被用作化学实验室,工作台、地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容器,有的装有硫酸,有的则是检测废液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随后发现的两个简易仓库里也都堆满了危险化学品。

此时,公司只剩两名员工“留守”,执行法官现场联系公司法定代表人万某沟通处置事宜,万某表示,危险废物处置需要高额费用,公司和自己的所有财产都用来还债了,现已无能为力。

由于处置费用没有着落,执行法官一方面多次前往现场勘查,调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存放时间等,确保全面掌握情况,同时张贴执行公告要求公司尽快清场;另一方面,与申请执行人积极沟通,说服其同意处置费用从拍卖款中扣除,申请执行人表示可以考虑,最终执行法官确定了先拍卖再清场的执行方案。

为保护买受人的权益,执行法官让拍卖公司对房屋未清场且堆放有危化品的情况进行了告知,并提醒买受人拍卖结束后与法院联系。2020年9月,拍卖标的物以1500万余元的价格顺利成交。买受人第一时间与执行法官联系,“法官,我们公司主要从事医学检测,拍下办公楼主要用于办公和作为医学实验室,希望能够尽快清场。”执行法官向买受人介绍了目前的执行进展,“办公楼里封存的危化品较为特殊,需要同时向环保部门、公安部门申报,再找有资质的公司处置。目前已联系公司法定代表人万某申报,但他不肯出面办理,法院正在进一步沟通释明。”买受人表示,公司有过危险废物处置经验,可以尝试去相关部门申报。然而,由于不符合申报主体的规定,买受人的第一次申报以失败告终。公司负责人不肯出面,执行法官辗转找到留守办公现场的员工,最终由其作为代办人向相关部门申报处置。办公楼里的危险废物全部打包、转运,房屋交付给买受人,拍卖款也及时发还。 

(虹口法院 姜叶萌)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江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