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郭利民(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2015年,梅陇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藏品展。开幕直播时,失联47年的战友陈成渊来观展。 半世纪前我与老陈修建中巴公路,历经千难万险。胜利归国后,竟没再见过面。 这次重聚后他成了一名志愿摄像师,一干就是几年。举办人文梅陇微论坛、慰问解放军专场、妇女节专场、市民文化节非遗传专场、闵行区红五月朗诵、益梅小院综艺等公益演出,他随叫随到,扛着沉重的进口摄录机、专业三脚架、LED灯光,站下就开机,一拍就是半天,无分文报酬,从不喊苦叫累。 2015年,梅陇镇启动“一带一路一线”等重大工程建设,陈成渊参与拍摄,负责虹梅高架上中西路、春申路段。四年来,坚持每十天半月摄像兼拍照半天,如实记录沿线动态、保存了海量的资料。 老陈是侨眷,两个女儿都在国外工作,女婿们均欢迎他和老伴出国定居,可是,在国外住了才两个月,老陈就嚷着回国。他对太太说:“朱行老镇的清代民国老房子、两三处旧街小巷都在虹梅高架动迁范围,认准的拍摄点,不能漏掉……早点回国吧,看到挖掘机、混凝土搅拌车、听到‘隆隆’的机响声,心里才踏实呀 ……” 他真的回来了,一下了飞机就赶到工地,第二天就来送片。 2016年7月,市委统战部委托闵行区开展为期五天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活动,拍摄任务落实到他头上。 他带齐了拍摄设备,一早赶往虹桥高铁站。 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沪港两地高中生祭谒孙中山陵园、参观南京日军侵华大屠杀纪念馆、体验秦淮河风光;去复旦大学聆听名教授讲“一带一路”,参观交通大学校史展;游七宝古镇后到闵行中学、七宝中学开展互动,老陈没放过一个精彩镜头。 南京盛夏,他气喘吁吁地登上钟山,拍下师生们在孙中山先生座像前的拜谒。他忙前忙后,录下孩子们在三十万惨遭日军屠杀的亡灵前悲愤的哭泣;抢拍同学们途中引吭高歌等场景。 总结大会时,老陈找准最好的机位,在高台用最理想的角度与用光拍摄、确保突出主题。 空调开得很足,老陈额头却冒出了豆大汗珠。全场高唱那一刻,他和着孩子们轻唱起来:“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他们都是龙的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