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策划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生平第一次装修新房

口述 吴忠义 整理 陈佳玲

我叫吴忠义,今年82岁。父母曾在原上海市第二纺织机械厂工作,厂里分房时分到了彭三小区。1960年,父母搬进了原156号二楼的一间19.6平方米的房子。我们家也就在彭浦新村扎了根。

1964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我返回上海,先后在航天局、机电二局、上海仪电局工作,直至退休。刚回来时,我和父母住在一起,一家三人,一间房正好。后来谈了恋爱,需要结婚,家里一间房就不够住了,便和原163号一楼的邻居换了房子。邻居家有2间房,他嫌一楼比较潮湿,想换高一点的楼层。那时,房子不像现在属于私有财产,邻里之间根据实际需要换房是常有的事。

那段岁月里,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早抢厕所,晚争水龙头。我、父母、爱人,后来又有了女儿,我们家就有5口人,对面一家也有5口人。一到早上,厕所外面都排着队伍。小孩要上学,年轻人要上班。长辈常常让着我们这些小辈。晚上的纷争之地是厨房,你家需要炒菜,我家需要炒菜,但水龙头只有一个。如今想起来,那样的生活也是充满激情啊!当时家里还有一个小园子,住楼上的人,为了方便,常往下面扔垃圾。可怜我们这些住在底楼的人,每天都得拾一趟垃圾。

眼见着一户又一户人家搬走,悲伤之情涌出心头。我在这里结婚,生儿育女,送别双亲。这里就是我的家,我还能搬去哪里?即使剩下的日子都在这间破破旧旧的小房子度过,我和老伴也不想离开。

得知彭三开展旧房改造时,我和老伴都很激动。我们都是七八十岁的人,只想着能安享晚年,多陪陪对方。

彭三改造完成后,我和老伴都想着一定要选高层。在一楼住了五十几年,住怕了。最终,我们搬进了10号602室。家里的旧家具全部都丢掉,统统都买了新的。活了大半辈子的人,第一次装修,一装修就花了二十万元。我和老伴的大部分积蓄都放装修里了,但我们都觉得很值。辛苦一辈子了,该享享福了!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彭浦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