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志林 周毅,四村居委会的社工,今年一月刚转正。他来四村后,为了尽快进入角色,跟着书记、主任当学徒,用心留意小区的角角落落,用心记牢小区里的各式人群。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四村居民区的基本情况摸得清清爽爽,了然于胸。 有好事者告诉居民区里的爷叔阿姨:小周快要当爸爸喽,他媳妇的预产期就在春节前。人逢喜事精神爽。那些日子,小周走在路上也会哼起歌来。闲暇时,还会和同事们聊家事,什么媳妇妊娠期血压高提前住医院了,B超做出来是双胞胎嗷……说起来眉飞色舞。大伙也就改了称呼,不叫他小周,叫他“双胞胎嘞爷。” 小周的双胞胎女儿急匆匆赶在乙亥年腊月降生,是一对“猪宝宝”。除夕夜,零点的钟声刚刚敲过,在四村居委会值班的同事和志愿者们,都劝“双胞胎嘞爷”快点回家,陪陪媳妇和孩子。小周却不紧不慢地说道:“讲起来我是双喜临门,工作转正,老婆又生了双胞胎,但是我开心不起来,刚刚大家配合疾控中心去布控两个入住全季酒店的武汉客人,回来路上我就想,这趟防控疫情不会是短时期的,阿姨爷叔,你们先回去吧,我把两封信打印好,明天早上要去张贴的”。 就这样,他连夜把长宁区政府《致居民公开信》和《致从湖北返(抵)长宁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印好。第二天早上他又早早赶到居委会,和志愿者阿姨爷叔们挨家挨户张贴“公开信”,在块长配合下,他逐幢楼逐个门洞地排摸租客情况。居委会工作团队女性占比大,小周男劳力,自然是要多出力。一天上班时分,接到街道通知,要求各居委上报返沪人员居家隔离的信息,上报时间节点当天下班前。以小周为主的几位年轻社工分头上门排查核对。小周还得负责汇总,那顿中饭一直忙到下午3点才吃上嘴。那天他和同事们走访了65户居民。下班前,他将核实过的排查情况上报了街道。同事调侃小周:“双胞胎嘞爷是飞毛腿,跟伊跑吃不消,跑得我气踹嘘嘘!” 双胞胎嘞爷还是个“电脑通”,办公室里的电脑出啥问题,同事们就会找他帮忙。居委会里的各类台账、信息数据储存调用,都离不开他。只要进了四村居委会,你就能听到诸如“小周,你查查760弄×号房东口罩登记过了伐?”“侬再翻翻139号×零×室外来租客到潘警官那儿登记过了伐?”之类的询问此起彼伏。 转眼,双胞胎嘞爷来四村居民区工作半年了。在这半年尤其是防控疫情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居委会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意识地给小周压担子。书记老朱还会时不时带着他一起值班,顺带着聊天谈心。2月下旬的一天中午,双胞胎嘞爷,主动找党组织汇报思想。他激动地说道:“这一个月来,我被远在千里之外的白衣天使感动着,我被身边的老党员、志愿者们感动着,我也被自己的表现感动着,我想加入党组织,请党组织考验我吧!”眼里闪烁着泪花。 小周——双胞胎嘞爷,也许是初为人父,他变得成熟了;更多的是这场战疫,让他变得有担当了。从小周身上折射出千千万万新一代居委干部的精神风貌,让人们看到了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也看到了社工这个职业的光明前景。 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话此刻回响在笔者耳畔: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让基层稳固的基础就是千千万万个基层党组织,千千万万个像“双胞胎嘞爷”这般积极有为的年轻后辈,他(她)们犹如一块块“基石”,砌筑成稳固一方社会的堤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