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杜晓建 我痴钱币。珍藏着这枚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苏维埃政权发行的五分面值铜币。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期钱袋子的珍贵遗产。有时揣在手心里会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能够从井冈山留传至今的红色文物,该烙铸着多少鲜血和生命?面对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疯狂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根据地不但能够活下来,并且最终星星之火燎原建国。不但建立起中国人民银行的人民币体系,而且使人民币阔步迈向五洲四海。从这枚铜钱线索追寻早期共产党人钱袋子里的基因密码,会感悟建党、建国的初期创业者们怀揣惊天的逐梦初心,前赴后继的流血牺牲,终于典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华夏伟业。可歌可泣,感天动地! 稍微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明白,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能有多少实力建立自己的金融体系?各根据地被分割包围在最贫困的山沟沟、不毛之地间,时时受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现实逼着你,想要在你死我活的夹缝中求生存,就必须有自己的枪杆子和钱袋子,没有这二手,不可能突破军事封锁和经济封锁。 早期的共产党人也清醒地看到,法国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教训就是没有及时占领和没收代表重要经济基础的法兰西银行。当贵族资本的金融杠杆掐住巴黎公社的咽喉时,起义队伍瞬间窒息失败告终。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们,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民族精英团队。他们以其出众睿智和雄才伟略,于1931年11月,用打土豪和战争中赢得的第一桶资金在江西瑞金正式创建第一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和中央造币厂,毛泽民出任中国国家银行第一任行长。由此开创根据地金融业先河时,先在缴获的各种市场流通银元上加戳“工”字(称为井冈山“工”字银元),又通过地下秘密管道从白区买机器,买铜材,买配件,然后乔装打扮,化整为零运进苏区,铸造发行苏维埃政权的流通铜币,用金融手段千方百计鼓励和扶持根据地经济发展,促进流通,支援战争。当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主力红军不得不撤离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苏维埃银行拆卸器材,将造币厂驼在马背上转战漫漫征途。 这枚铜币是当时根据地老百姓常用的普通流通钱币。虽说历经长期战争,传承至今不易,但是就钱币爱好者的收藏角度来说,它并非珍稀罕见的大珍品,也没有昂贵的拍卖行情记录。考证印铸年份应当是在1932年至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前。虽发行时间仅2年余,发行量无法考证。距今80多年,在文物天地里,仅算个“小弟弟”而已。 但是,铜币背后的史实令世代中国人深思!革命前辈们在枪林弹雨中创立的银行业,在一穷二白的困苦条件下,创建起中国共产党的最早金融基础;在围追堵截的血腥环境中,聚集起建立新中国的坚实物质保障;发展到现代,遇全球贸易的玩火搅局时,毅然承担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义担当。 我把玩这枚小小铜币时,便从内心发出自信的微笑,无论未来的科技发展,伦理争辩还会出现多少不可预测的惊涛骇浪,这枚铜币,会以历史的逻辑告诉后人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从哪儿来的?中国共产党会带领着全国人民奔向哪里?铭刻红色记忆,衍续家国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