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烨 近日,住在黄浦区的黄先生向记者反映,最近曾接到冒充保险公司从业人员有关“保单分红”的电话,并对于对方竟还能核实自己的保单内容从而感到惊讶!保单分红,一件听起来再正常不过且有收益拿的好事儿,背后却有可能暗藏陷阱。据悉,一些非保险机构人员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以领取“保单分红”名义,诱导欺骗消费者办理退保并购买其他投资产品。 常见骗局要警惕 一般来说,犯罪分子常用的手法有冒充保险公司从业人员,以“保单分红”、“保单升级”、“赠送礼品”、“售后服务”等名义联系保险消费者,取得信任后,贬低消费者已购买的保险产品价值,诱导消费者办理退保或保单质押,转投其推荐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此行为很可能涉嫌诈骗或非法集资,严重威胁消费者资金安全。在遭遇此类情况时,消费者一定要提高警惕。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保险意识。需要明确的是,保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消费者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谨慎办理退保或保单质押。不受所谓的“高额回报”蒙蔽,不与所谓的“代理人”签订任何私下协议,不轻易将所持保单、个人身份证件等出示或委托他人,以免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退保”或“被理财”。 但是,有消费者会疑问,为什么这些不法分子能够准确说出自己的投保信息呢?据了解,有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客户投保信息后,在网络或是其他非法渠道上廉价打包卖出,包括客户的车险、寿险等保单信息。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保单信息是保险公司重要的客户资源,保险公司是不会主动让这些数据流通到市场的,而且会保护客户的保单信息不被泄露。但是,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一些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中介、代理公司都开展了线上业务,而由于技术等问题,保单信息被盗取泄露是有可能的。 “心中有数”维权益 保险消费者具体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监管部门提示广大消费者,“退旧保新”应该做到四个“心中有数”:一是对自身保险需求做到心中有数。不同的保险产品,其风险保障、储蓄或投资功能侧重不同。消费者应当根据自身家庭状况、所处人生阶段及收入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此外,保险产品侧重于风险保障,消费者不宜把保险同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片面比较,更不能把保险当成其他金融产品的替代品。 二是对销售人员鼓动“退旧保新”的理由做到心中有数。销售人员往往会以旧保单收益低、公司回馈老客户的福利等理由鼓动消费者“退旧保新”。消费者不应轻信销售人员的一面之词,应该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核实销售人员理由的真实性,切勿盲目跟风减保或退保。 三是对“退旧保新”产生的损失做到心中有数。减保或者退保会影响原有保单收益和保障,并可能产生退保损失。在鼓动消费者“退旧保新”时,销售人员往往避重就轻夸大转换新合同的好处,而故意隐瞒旧保单减保或退保产生的损失。消费者应该认真了解“退旧保新”可能产生的损失,作出理性选择。 四是对新保单相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不同保险产品,缴费期限、保障范围存在差异。消费者应当仔细阅读新产品的保险条款,了解新产品的缴费金额、缴费期限、保障期间、保障范围等信息,认真配合保险公司进行回访,及时行使犹豫期权利,避免蒙受损失。 一旦遭遇此类诈骗,消费者切记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如遭遇类似自称保险公司人员的“分红”邀约,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网站、统一客服电话等正式渠道查验真实情况和相关人员资质,了解保单分红具体情况,核实保险机构办公场所等。此外,如果已经不幸被骗,且发现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涉嫌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